|
|
去年,我參加了北京國際游學營的美國線,毫不夸張的說如果把這次游學中拜訪各大名校的片段單獨剪輯出來做成電影,絕對是一部上好的勵志佳作。瞧瞧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耶魯、普林斯頓、哥大、賓大,哪一個不是求學者心中的神往所在,哪一個不曾被我們朦朧地憧憬過抑或是頑強地夢想著。
每所大學都有著很多其他學校難以企及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每所大學也都像所在的城市一樣有自己的獨特風貌和精神氣質。
斯坦福大學宛若一個度假村,低頭綠草茸茸,舉手樹木蒼翠,長廊噴泉相環(huán)繞。加州陽光灑滿寬闊的條條大路;而哈佛大學則是一個自成一統(tǒng)的小鎮(zhèn),學校的教學樓、宿舍樓和其他建筑是散落在一個叫劍橋的小鎮(zhèn)上,赭紅色為主色調的校園里不乏華美的教堂和現(xiàn)代樓宇,小鎮(zhèn)上從電影院到百貨商店應有盡有,不出二十分鐘就可以走到鎮(zhèn)上的另一名校——麻省理工學院,可謂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小鎮(zhèn)”;耶魯大學的建筑極神氣,大都威嚴高聳,古樸精良,同時又因為中世紀風格比較濃重而布滿宗教的神秘感,我不禁勾勒起夜游耶魯該是多么刺激啊……普林斯頓大學坐落在同名的小鎮(zhèn)上,幽雅,自然,活脫脫像一個公園,不時看到有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坐在石凳子上閱讀書報,小朋友們奔跑在茵茵草地上,鳥兒輕盈飛過悠然自得……
我們也很幸運地有機會和一些名校的教授和學生面對面的接觸,同行的我們也都頗為珍惜這些機會,所以每次互動大家都會問得熱火朝天,盡可能地對這些學校和專業(yè)做更多的了解,也是為自己的未來做充足的準備。在這些交流中,一位斯坦福教授的一番話在我腦海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他說, “If you think you are the best at something, well, in Stanford, you’ll always find someone is doing better than you at it. They are just natural with it. So that’s why everybody in Standford works so hard to try their best.” 意思就是,如果你認為自己某一件事上已經做的足夠優(yōu)秀了,但是你在斯坦福的話,你永遠會發(fā)現(xiàn)比你做的還要好的人,而且人家天生就是有這樣的稟賦,這也是為什么斯坦福的學生都如此努力不斷挖掘自己潛力的原因。從那之后,我時常以這句話激勵自己,因為我知道這世界上總有人比我做的更好,這世界上總是有天生就極具天賦的人,所以自己只能靠不斷的進取來盡力縮小和他人的距離,爭取去做最好的自己亦是無悔。
站在這些大學的土地上,我總是想到那些曾經穿過這古老的校園,倚著參天大樹捧書而讀,在圖書館或是在實驗室里潛心鉆研的思想先驅們和現(xiàn)今活躍在各個領域的精英領袖們,他們在這里受到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而我,也強烈地渴望著有一天再一次來到這里,自己能像那些眼前歡笑著走過的三五成群的本校學生一樣,已然不是以一名訪客的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