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_真人性做爰A片免费_强伦人妻BD在线电影_亚洲熟妇无码AV_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网站_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_在线观看无码的免费网站_中文字幕无码A片久久_日韩欧美国产一区精品_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重慶醫(yī)科大學論壇

 找回密碼
 注冊(開放注冊)
搜索
查看: 8958|回復(fù): 5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這樣一個英雄人物【趙云】

[復(fù)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1#
發(fā)表于 2008-4-7 10:33: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趙云簡介】
趙云

字       子龍
終屬 蜀
性別 男
籍貫 冀州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官職 牙門將軍 翊軍將軍  征南將軍 中護軍 鎮(zhèn)東將軍 鎮(zhèn)軍將軍
爵位 永昌亭侯 順平侯(追謚)
生卒 ?— 229年
配偶    不詳
子女 趙統(tǒng)趙廣
曾效力過的勢力 公孫瓚、蜀漢

三國志·趙云傳》及其裴注原文: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云遂隨從,為先主主騎。云別傳曰:云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為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云來附,嘲云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時先主亦依讬瓚,每接納云,云得深自結(jié)讬。云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云辭曰:“終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紹,云見于鄴。先主與云同床眠臥,密遣云合募得數(shù)百人,皆稱劉左將軍部曲,紹不能知。遂隨先主至荊州。及先主為曹公所追于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先主入蜀,云留荊州。云別傳曰:初,先主之敗,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頃之,云至。從平江南,以為偏將軍,領(lǐng)桂陽太守,代趙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國色,范欲以配云。云辭曰:“相與同姓,卿兄猶我兄。”固辭不許。時有人勸云納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測;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無纖介。先是,與夏侯惇戰(zhàn)于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云鄉(xiāng)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薦蘭明于法律,以為軍正。云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領(lǐng)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quán)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云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nèi)事。權(quán)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nèi)欲將后主還吳,云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后主還。
  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云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云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為翊軍將軍。云別傳曰: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云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fù)業(yè),然后可役調(diào),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shù)千萬囊。黃忠以為可取,云兵隨忠取米。忠過期不還,云將數(shù)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值曹公揚兵大出,云為公前鋒所擊,方戰(zhàn),其大眾至,勢逼,遂前突其陳,且斗且卻。公軍敗,已復(fù)合,云陷敵,還趣圍。將張著被創(chuàng),云復(fù)馳馬還營迎著。公軍追至圍,此時沔陽長張翼在云圍內(nèi),翼欲閉門拒守,而云入營,更大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云營圍視昨戰(zhàn)處,曰:“子龍一身都是膽也。”作樂飲宴至暝,軍中號云為虎威將軍。孫權(quán)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quán)。云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quán)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guān)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guān)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yīng)置魏,先與吳戰(zhàn);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聽,遂東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歸,云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建興元年,為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遷鎮(zhèn)東將軍。五年,隨諸葛亮駐漢中。明年,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亮令云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敵強,失利于箕谷,然斂眾固守,不至大敗。軍退,貶為鎮(zhèn)軍將軍。云別傳曰: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fù)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斷后,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云有軍資馀絹,亮使分賜將士,云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謚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謚;后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祎荷國之重,亦見謚;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fù)得謚;于是關(guān)羽、張飛、馬超、龐統(tǒng)、黃忠及云乃追謚,時論以為榮。云別傳載后主詔曰:“云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涂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云宜謚。”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云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jīng)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wèi)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yīng)謚云曰順平侯。云子統(tǒng)嗣,官至虎賁中郎,督行領(lǐng)軍。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zhàn)死。
  評曰:關(guān)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shù)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趙云生平】
  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
  初平二年(191年),趙云受常山郡人民推舉,率領(lǐng)本郡義從吏兵投奔公孫瓚。公孫瓚對趙云說:“聽說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紹,怎么唯獨你能迷途知返呢?”
  趙云回答說:“天下大亂,不知道誰是明主,百姓有倒懸之危,鄙州經(jīng)過商議討論,要追隨仁政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紹而投靠將軍。”趙云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
  當時劉備亦依附在公孫瓚處,見趙云,奇之,深加接納。公孫瓚與袁紹交戰(zhàn),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據(jù)山東附近的土地,袁紹亦派數(shù)萬大軍前來爭地,公孫瓚便上表將劉備提升為別部司馬,派劉備前去幫助田楷抵抗袁紹,并派趙云為劉備的隨從,讓他為劉備率領(lǐng)騎兵[2]。
  后來,趙云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歸鄉(xiāng),劉備知道趙云此去便不會再回來,因此握著趙云的手不舍的分別。趙云感動之余,向劉備辭別說:“我永遠不會背叛您的恩德。”
       建安五年(200年),劉備被曹操打敗之后前去依附袁紹。趙云至鄴城求見劉備,二人同床眠臥。劉備密譴趙云招募兵士數(shù)百,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部曲,袁紹并不知道此事。趙云從此便追隨劉備,后來隨他至荊州。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投靠劉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敦、于禁領(lǐng)軍進攻劉備,雙方戰(zhàn)于博望。劉備以伏兵計擊破曹軍,趙云于戰(zhàn)斗中生擒了敵將夏侯蘭,而趙云與夏侯蘭是同鄉(xiāng),自小相知,知道夏侯蘭明于法律,因此為他向劉備請命,并推薦他擔任軍正,而不將這位同鄉(xiāng)為自己所用,由此可看出趙云謹慎、明智的處事態(tài)度。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兵敗,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騎快馬追趕,終于在當陽長阪附近追上了劉備。此時情勢危急,劉備便丟下妻兒,僅帶著張飛、諸葛亮、趙云等數(shù)十騎向南逃逸,這時趙云卻反而向北進入曹軍勢力之中。當時,有人看到趙云向北而去,因此對劉備說,趙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劉備聞言,用手戟擲那告狀的人說:“子龍是不會棄我而去的。”
       不久之后,趙云果然懷抱劉備的幼子劉禪,保護著劉備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劉備身邊。之后,劉備便任命趙云為牙門將軍。
  赤壁之戰(zhàn)后,趙云跟隨劉備平定荊州四郡。劉備任命趙云為偏將軍,并取代投降的趙范,兼任桂陽(今湖南郴縣)太守。趙范有一名寡嫂名為樊氏,有國色,趙范欲將她許配給趙云,。但是趙云不同意,推辭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 當時有人勸趙云接受這名美女,趙云回答說:“趙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測,何況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趙范果然藉機逃走,而趙云則毫無牽涉。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平定荊南四郡,又得到原屬劉表的部曲萬人之后,劉備成為荊州牧,聲勢漸大,孫權(quán)建議雙方結(jié)親,劉備便娶了其妹孫夫人。兩年之后益州牧劉璋為防備曹操勢力而向劉備求援,劉備便領(lǐng)兵三萬入益州,留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趙云等人留守荊州,并任命趙云為留營司馬。此時孫夫人放縱驕橫,放任她從東吳帶來的侍衛(wèi)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為。劉備知道這消息之后,認為趙云為人威嚴、莊重,一定能加以整頓,因此特命趙云掌管內(nèi)事。孫權(quán)聽說劉備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孫夫人回去,并叫她帶劉禪一起歸吳。幸得趙云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并成功奪回劉禪。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從葭萌進攻劉璋勢力,并召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 諸葛亮與趙云、張飛等率軍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縣,攻克江州(今重慶)后,兵分兩路,諸葛亮率趙云等由外水深入分定江陽、犍為等地。次年與劉備、諸葛亮于成都會合。劉備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趙云為翊軍將軍。
  劉備平定益州之后,有議論勸劉備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云反駁說:“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xiàn)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必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后,才可讓眾人返回家鄉(xiāng)去種植桑梓,回歸故土去耕耘田地,這樣才是正道。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zhàn)禍,現(xiàn)在應(yīng)該將田宅房產(chǎn)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然后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錢糧,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率軍進攻漢中,次年黃忠在定軍山斬夏侯淵,于是曹操親自率領(lǐng)大軍來爭奪漢中,并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有數(shù)千萬袋,黃忠認為可趁機奪取這些軍糧,便領(lǐng)軍出擊,當時趙云屬下的士兵也隨著黃忠一起出擊。 但是黃忠的軍隊過了約定的時間之后仍未回來,擔心的趙云便帶著數(shù)十騎出了營寨,查看黃忠等人的情況。 結(jié)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云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趙云才剛和敵人交手,敵人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擊曹軍陣列,且戰(zhàn)且退。曹軍散而復(fù)合,趙云突圍而出并退入蜀軍的營寨內(nèi),此時部將張著受傷,又被曹軍包圍,趙云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并救出張著,將他帶回營寨內(nèi)。此時曹軍已追至蜀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正在防守營寨,見曹操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 趙云進入大營之后,卻下令大開營門,然后令蜀軍偃旗息鼓。 曹軍見此情況,懷疑趙云設(shè)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時趙云下令鳴擊戰(zhàn)鼓,鼓聲震天,又令軍士以弩箭射曹軍,曹軍驚駭,自相蹂踐,墜入漢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劉備親自來到趙云兵營察看昨日戰(zhàn)斗之處,贊嘆說:“子龍一身是膽也!”于是設(shè)宴歡慶直到黃昏,軍中稱呼趙云為“虎威將軍”。
  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quán)伐取荊州之仇,趙云上諫說:“國賊是曹操,并不是孫權(quán),滅了魏國之后,吳國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斃命,但其子曹丕篡盜大位,引起公憤,應(yīng)該利用此民憤,先攻占關(guān)中,占據(jù)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么關(guān)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魏國,反而先打吳國。而且與吳國的戰(zhàn)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并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zhí)意東征,留趙云都督江州。
  章武二年(222年),劉備東征大軍敗于猇亭,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今四川奉節(jié)),趙云進軍至永安,而吳軍已退。
  建興元年(223年),后主劉禪繼位,趙云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為鎮(zhèn)東將軍,并封為永昌亭侯。
  建興五年 (227年),在平定南中并和東吳結(jié)盟之后,諸葛亮率領(lǐng)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云隨諸葛亮轉(zhuǎn)駐漢中。
  次年,諸葛亮出兵北伐,宣稱將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趙云、鄧芝為疑軍,占據(jù)箕谷,魏大將軍曹真率領(lǐng)大軍阻擋,諸葛亮令趙云、鄧芝在斜谷道阻擋曹軍而自己率領(lǐng)蜀軍主力進攻祁山,趙云、鄧芝由于兵弱敵強,失利于箕谷,而趙云隨即聚攏部隊,固守箕谷,沒有造成大損。部隊撤退時,趙云親自斷后,阻止曹軍追擊,因此軍資和人員的損失都不大。
  祁山戰(zhàn)場,蜀軍主力因其督軍馬謖違背諸葛亮的指示,舉動失宜,被魏將張郃大敗于街亭,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諸葛亮引疚上表自貶三級,趙云亦被貶為鎮(zhèn)軍將軍。
  蜀軍退兵時,諸葛亮曾問:“街亭退兵時,我軍編制皆混亂成一團,箕谷退兵,編制整齊一如出軍之時,這是何故?”鄧芝回答說:“趙將軍親自斷后,因此軍資沒有遺失,人員編制整齊。”
  當時趙云軍中尚有多余的絹布,諸葛亮下令分給趙云部隊將士。趙云說:“我軍軍事失利,怎么還能要賞賜呢?請將這些物資全部納入赤岸府庫,在十月寒冬的時候再賞賜給將士們使用。”諸葛亮對趙云品行大為稱贊。
  建興七年(229年),趙云病逝,后主于景耀四年(261年)追謚他為順平侯。
  后主下詔曰:“云昔從先帝,功積既著。朕以幼沖,涉涂艱難,賴恃忠順,濟于危險。夫謚所以敘元勛也,外議云宜謚。”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云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jīng)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 忠以衛(wèi)上,君念其賞; 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yīng)謚云曰順平侯。
  由于蜀漢初期少給謚號,劉備在位時只有法正有謚號,劉禪時也僅有諸葛亮、蔣琬、費禕三位宰相、寵臣陳祗以及由魏國投誠的夏侯霸等人有謚號,后來關(guān)張馬黃、龐統(tǒng)和趙云亦被追謚號,當時的輿論認為這是很大的榮譽。
  趙云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統(tǒng)繼承其爵位,官至虎賁中郎,并擔任領(lǐng)軍的職務(wù);次子趙廣官至牙門將,在沓中追隨姜維時戰(zhàn)死沙場。

  趙云戎馬一生,驍勇善戰(zhàn),膽略過人,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士呼其虎威將軍。趙云見識卓遠,清楚認識到吳蜀關(guān)系為唇齒相依,力主維護孫、劉聯(lián)盟;為人剛毅謹細,劉備軍曾俘獲夏侯敦部下夏侯蘭,蘭乃趙云同鄉(xiāng),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薦他為軍正,但不安排為自己屬下,其慎慮如此。蜀軍街亭失利后,各處皆損兵折將,唯有趙云親自斷后,所屬兵將及軍資什物都無甚損失,丞相諸葛亮要把軍隊剩余物資獎賜趙云將士,趙云不受,認為蜀軍兵敗,不應(yīng)反而受賞,諸葛亮對其德行十分贊賞。昔日平定桂陽后,趙云任桂陽太守,原太守趙范之寡嫂有天資之色,范欲將寡嫂配趙云,趙云認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來趙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時,劉備欲將巴蜀田宅分賜諸將,趙云以霍去病“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之例勸阻劉備分田宅賜將,認為田地應(yīng)交與百姓耕種,房宅也應(yīng)歸還百姓,劉備從其言。趙云為國,不被天姿國色所迷,為民,不為良田豪宅所動,時人與后人皆敬其德。




【歷史年表】

▓ ?~ 初平二年(?~ 191年)
    常山郡的人民經(jīng)過商議之后,乃一同推舉趙云率領(lǐng)該郡義軍去投奔公孫瓚。(瓚)善云來附,趙云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
    時先主(劉備)亦依讬瓚。
    袁紹亦派數(shù)萬大軍前來爭地,瓚遣先主(瓚上表將劉備升別部司馬)為田楷拒袁紹,趙云于是隨劉備一起出征,為先主主騎。劉備一直對趙云很好,云得深自結(jié)讬。
    云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云辭曰:“終不背德也。”
▓ 建安五年(200年)
    劉備就袁紹(劉備兵敗于曹操,毫無勢力)于趙云見于鄴。先主與云同床眠臥。劉備密派趙云外出招募數(shù)百名士兵,對外宣稱是左將軍劉備部曲,而袁紹并不知情。趙云從此便追隨劉
    備,后來并隨他至荊州。
▓ 建安十二年(207年)
    劉備投靠劉表,屯兵于新野,先是,與夏侯敦戰(zhàn)于博望,生獲夏侯蘭。蘭是云鄉(xiāng)里人,少小相知,云求先主放之,薦蘭明于法律,以為軍正。云不用自近,其慎慮類如此。
▓ 建安十三年(208年)
    劉表剛死,劉備之敗,棄妻子南走(曹操派輕騎兵快馬追趕,一天之中追襲了三百里,及先主為曹公所追于當陽長阪。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
    頃之,云至。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難。遷為牙門將軍。
    同年11月,赤壁之戰(zhàn)后,趙云隨劉備奪取桂陽、長沙等四郡,平定郡縣。云為偏將軍,領(lǐng)桂陽太守,代趙范。原太守趙范之寡嫂有天資之色,范欲將寡嫂配趙云,趙云認為范被迫而
    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不久之后趙范果然借機逃走,而趙云則毫無牽涉。
▓ 建安十六年(211年)
    劉備(荊州牧)入益州,留諸葛亮、關(guān)羽、張飛、趙云等人留守荊州,并任命趙云領(lǐng)留營司馬(負責掌管劉備出征之后大本營公安的留守軍隊。《江表傳》:備別立營于油江口,改名
    為公安)。
    此時孫夫人(劉備妻)以權(quán)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劉備以云為人威嚴、態(tài)度慎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nèi)事。
    孫權(quán)得知劉備西征,遣人駛船接其妹回吳,幸得趙云與張飛一起帶兵在長江截住東吳船隊,并成功奪回劉禪。
▓ 建安十七~十八~十九年(212年~213年~214年)
    劉備與劉璋決裂,備召諸葛亮率軍入蜀。諸葛亮留關(guān)羽守荊州,與張飛、趙云逆流而上分頭平定各個郡縣,直到江州。破巴郡。然后兵分兩路,諸葛亮、張飛走北路,趙云則另領(lǐng)一軍
    走南路,趙云從外水平定江陽犍為(趙云自外水至瀘州,分定資中、嘉眉等地),最后在成都會合。合圍成都,成都既定,任命趙云為翊軍將軍。
    劉備平定益州之后,劉備聽從采納了趙云的建議:將田宅房產(chǎn)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yè),然后才能叫他們服兵役,納錢糧,這樣才能得到益州的民心。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劉備率軍進攻漢中,三月,魏王曹操自長安出斜谷(興元記云曹操城在縣西北十七里斜谷口遮要置軍處)。并先運大量的軍糧到北山下,黃忠引兵欲取之,趙云屬下的士兵也隨著黃忠
    一起出擊。過期不還,云將數(shù)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云遭到曹軍先鋒部隊的攻擊,趙云才剛和敵人交手,敵人的大軍已來到面前,聲勢逼人。趙云便
   一次又一次地的突擊曹軍士兵的陣列,且斗且卻。曹軍敗,已復(fù)合,云陷敵,還趣圍。時部將張著受傷,趙云又一次馳馬突擊曹軍,并救出張著。魏追至營下,云入營,更大開門,偃
   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兵,便向后退卻。云雷鼓震天,惟以勁弩于后射魏兵。魏兵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萬數(shù)。劉備明旦自來,至云營,視昨戰(zhàn)處,曰:“子龍一身都為膽
   也!”于是飲宴直到黃昏,軍中號趙云為“虎威將軍”。
▓ 章武元年(221年)
    漢主恥關(guān)羽之沒,將擊孫權(quán)。云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quán)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guān)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兇逆,關(guān)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
    迎王師。不應(yīng)置魏,先與吳戰(zhàn);兵勢一交,不得卒解。”群臣諫者甚眾,漢主皆不聽(秦宓下獄幽閉,留趙云督江州,諸葛亮輔劉禪守成都)遂東征。
▓ 章武二年(222年)
    劉備東征大軍被吳軍大敗于猇亭,劉備由秭歸逃回永安(今四川奉節(jié)),趙云進軍至永安以衛(wèi)先主,而吳軍已退卻。
▓ 建興元年(223年)
    后主劉禪繼位,趙云由中護軍、征南將軍,遷任為鎮(zhèn)東將軍,并封為永昌亭侯。
▓ 建興五年(227年)
    在平定南中并和東吳結(jié)盟之后,諸葛亮率領(lǐng)諸將進駐漢中準備北伐,趙云亦轉(zhuǎn)駐漢中。
▓ 建興六年(228年)
    葛亮出兵北伐,亮揚言由斜谷取郿,使趙云、鄧芝為疑軍據(jù)箕谷。亮身率大軍攻祁山。戎陣整齊,號令明肅,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判應(yīng)亮,關(guān)中響震。魏遣將張郃拒亮。張郃大破
    馬謖于街亭。時趙云、鄧芝因兵弱敵強,亦失利于箕谷,不過由于趙云很快能將被打散的軍隊收攏起來固守陣地,以至沒遭到大的損失。并且親自斷后,燒毀棧道,阻止曹軍的追擊。
    軍退,馬謖下獄,后被殺。諸葛亮上表自貶三級。云貶為鎮(zhèn)軍將軍。
    當蜀軍退兵時,亮曰:“街亭軍退,兵將不復(fù)相錄,箕谷軍退,兵將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斷后,軍資什物,略無所棄,兵將無緣相失。”云有軍資馀絹,亮使分賜將
    士,云曰:“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亮大善之。
▓ 建興七年(229年)
    趙云病逝。
▓景耀元年(261年)
    追謚順平侯。(大將軍姜維等眾人提議謚云。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追謚順平侯。
    初,先主時,惟法正見謚;后主時,諸葛亮功德蓋世,蔣琬、費祎荷國之重,亦見謚;陳祗寵待,特加殊獎,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fù)得謚;于是關(guān)羽、張飛、馬超、龐統(tǒng)、黃忠及云乃
    追謚,時論以為榮。
    云子趙統(tǒng)嗣,官至虎賁中郎(△《通典》:凡有虎賁中郎、虎賁侍郎、虎賁郎中、節(jié)從虎賁,皆父死子繼。若死王事,亦如之。前賢亦多為者)督行領(lǐng)軍。
    次子趙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陳戰(zhàn)死。

△另附小統(tǒng)計一下,史書有記載的趙云參與過的大大小小戰(zhàn)事.  
*遂與瓚征討(公孫瓚好戰(zhàn))  
*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云遂隨從(劉備屢立戰(zhàn)功)  
*博望坡之戰(zhàn)(生擒夏侯蘭)  
*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從5000虎豹騎中保護并救出了阿斗和甘夫人,劉備兩個女兒被俘)
*赤壁之戰(zhàn)后,趙云隨劉備奪取貴陽、長沙等四郡  
*亮率云,飛俱溯江西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巴郡等.  
*趙云獨自帥軍從外水平定江陽犍為(趙云自外水至瀘州,分定資中、嘉眉等地).  
*云等成都會合。合圍成都,成都既定.  
*曹操自長安出斜谷,至漢中。趙云破其軍于漢水(成語:偃旗息鼓,即出自趙云身上)  
*趙云乃進軍至永安以保衛(wèi)先主,而吳軍已退卻。("5虎"都與夷陵之戰(zhàn)無緣......)  
*葛亮出兵第一次北伐.(亮令云與鄧芝往拒曹真)  
*趙廣隨姜維沓中,臨陳戰(zhàn)死。(子繼父也~)  




【趙云評價】
       《關(guān)張馬黃趙傳》: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盧弼《三國志集解》: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于關(guān)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
  唐朝大臣薛登上疏時引前代故事曰:至如武藝,則趙云雖勇。資諸葛之指撝;周勃雖雄,乏陳平之計略。若使樊噲居蕭何之任,必失指縱之機;使蕭何入戲下之軍,亦無免主之。將長于摧鋒,謀將審于料事。
  宋朝蕭常:云雖虎臣。其所建明。通達國體。如還田宅以系民心。留軍資以須冬賜。赦吳而專事魏。有諸葛亮念所不到者。若其不納趙范之兄嫂。以遠同姓之嫌。律己之嚴如此。方時諸將。其最優(yōu)乎。
  元朝郝經(jīng):云忠繾綣御侮。始終不渝。為漢爪士。功烈志膽。曹樊之儔。云尤識慮經(jīng)遠。壯而不疏。每進忠益輙中。
  清朝安溪先生李安地:灌摧項羽于垓下,滕脫孝惠于彭城,比于定軍當陽之事。
       清文史學者姜宸英:趙關(guān)張及武侯之后。先后殉國。一時君臣相得之雅。奕世猷同。休戚千載。而下為之慨慕不已。
  清學者王復(fù)禮:順平真儒將哉。其律己也嚴。接人也慎。其見理也明。其去私也力。若夫當陽救主,奮不顧身。漢水立功,威還似虎。語云,膽欲大而心欲小,志欲圓而行欲方。其順平之謂乎。
  清愛新覺羅·弘歷(乾隆):使如趙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漢事未必無成。


【演義趙云】
  趙云開始跟隨公孫瓚征討,后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zhàn),趙云幾進幾出,殺得曹軍聞風喪膽。保護劉禪和甘夫人安全脫險。劉備入西川,趙云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后,趙云跟隨諸葛亮北伐,子龍單騎退追兵。為蜀漢立下赫赫戰(zhàn)功。在演義中,趙云英武瀟灑,武力超群,數(shù)次成為孤膽英雄,被劉備贊為“一身都是膽”,是深受我國民眾喜愛的小說人物之一。
  在《三國演義》中,趙云以一個濃眉大眼,闊面重顏,相貌堂堂的英氣少年形象出場。他一登場即和河北名將文丑大戰(zhàn),救了公孫瓚,曾和多名三國名將對戰(zhàn),沖鋒陷陣未嘗敗績,長坂坡救阿斗時,連續(xù)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智取桂陽時,更是展現(xiàn)了他過人的機智和出眾的謀略。隨諸葛亮吊祭周瑜時,因趙云帶劍相隨,吳將無人敢動諸葛亮。漢水救黃忠時,讓魏國名將張郃、徐晃心驚膽戰(zhàn),不敢迎敵。劉備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趙云把守陽平關(guān),一將當關(guān),萬夫莫開。七十幾歲時仍為蜀軍前鋒,陣前力斬被作者稱為“有萬夫不當之勇”的西涼大將韓德一門五將。
  《三國演義》中劉備為漢中王時封趙云與關(guān)羽、張飛、馬超、黃忠等五位將軍為蜀漢的“五虎上將”,五虎將之名因此成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國勇將代名詞。而趙云又有許多機智應(yīng)變、忠君為民的出色表現(xiàn),因此在《三國演義》中的趙云,其形象是文武雙全、近乎完美無缺的。
  《三國演義》有贊趙云詩曰: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阪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應(yīng)得顯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昔日戰(zhàn)長阪,威風猶未減。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鬼哭與神號,天驚并地慘。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憶昔常山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沖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guān)張。漢水功勛在,當陽姓字張。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yīng)留百世芳。
  古風一篇
  當年玄德走江陵,路次當陽少甲兵。
  忽被曹瞞驅(qū)鐵騎,軍民打落盡逃生。
  趙云獨仗英雄氣,舍命渾如落葉輕。
  槍攪垓心蛇動蕩,馬沖陣勢虎飛騰。
  懷中抱定西川主,紫霧紅光射眼明。
  斬將奪旗世罕比,擎天保駕功業(yè)成。
  我來少歇長坂下,斑斑沙草血猶腥。
  子龍子龍在何處?仰天長問三兩聲。
  全忠全義真稱羨,永遠標題翰墨青。

【民間藝術(shù)】
三國志平話》:
  “趙云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海角天涯無對。《三國志》除張飛,第一條槍。”
  《三國志平話》為元代新安虞氏所刊,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三國故事小說。
  三國故事在中國流傳甚久,在李昉《太平廣記》的卷二百二十六有引用杜寶《大業(yè)拾遺記》的記載,其中就有六種三國傀儡戲的劇目;而晚唐李商隱的《驕兒詩》則有“或謔張飛胡,或笑鄧艾吃。”的記載。即在隋唐時民間就已有表演與談?wù)f三國故事的風氣。根據(jù)《東京夢華錄》及《東坡志林》記載,北宋時就有專門「說三分」的說書人。宋、元、金的戲曲中,也出現(xiàn)不少三國的相關(guān)戲劇,其中已出現(xiàn)明顯的「尊劉貶曹」的傾向,因此屬于劉備一方的武將常被視為正義的代表。
  趙云在《三國志平話》中登場時為袁紹之將,當時劉備失了徐州,與關(guān)張相失,欲向袁譚借兵以討曹操,袁譚久不能決,因此在晚上歸館之后,帶酒口念短歌一首,歌曰:
  天下大亂兮,黃巾遍地;四海皇皇兮,賊若蟻。曹操無端兮,有意為君;
  獻帝無力兮,全無靠倚。我合有志兮,復(fù)興劉氏。袁譚無仁兮,嘆息不已!
  此時,西廊下有一將聽得玄德此歌,應(yīng)聲而和曰:
  我有長劍,則空揮嘆息。朝內(nèi)不正,則賊若蛟虬。壯士潛隱,則風雷未遂。
  欲興干戈,則朝廷有倚。英雄相遇,則扶持劉邦。斬除曹賊,與君一體!
  此將即為常山趙子龍也。
  后來趙云便以劉備為仁德之人,舍了袁紹跟隨劉備。之后劉備、趙云聽說古城有一「無姓大王」,使一條槍丈八神矛,萬人難敵。劉備懷疑是張飛,趙云便出戰(zhàn)「無姓大王」,硬戰(zhàn)六十合,趙云氣力不加,敗回馬本陣里來。劉備乃認出「無姓大王」果然就是張飛,兄弟相認。
  當陽長坂一役,趙云單馬入曹軍中,欲尋劉備家族,遇見甘夫人時,她右腹已受箭傷,深可見腸,在把阿斗托附給趙云之后,于墻下身死。趙云乃推倒墻,蓋其尸。之后趙云懷抱阿斗南走,撞入曹軍軍陣,曰:「我于百萬軍中與主公救阿斗!」后有詩曰:
  奇哉趙子龍,凜凜一心忠;先主敗荊州,家族又不從。一生不顧死,再入虎狼叢;
  忠孝保弱子,敢當百萬雄。春秋有伍相,漢世有子龍;到今千載后,誰不仰高風?
  趙云血戰(zhàn)之后抱著阿斗終于見到劉備。劉備接過阿斗,擲于地上曰:「為辱子,幾乎折了吾之良將趙云!」。至劉備平定益州乃恩封五虎將軍,將關(guān)公封壽亭侯,張飛封西長侯,馬超封定遠侯,黃忠封定亂侯,趙云則封為立國侯。
  《三國志平話》雖然文筆粗鄙,與歷史大勢不符處甚多,但已可看出《三國演義》的基礎(chǔ)。其中描寫古城會時,趙云曾戰(zhàn)敗于張飛;當陽長坂一役,趙云亦只射殺一將;恩封五虎將軍時,趙云居于末位,對照明代《三國演義》中的描寫,可以明顯看出趙云在民間傳說形象的提升。
【傳統(tǒng)戲劇】:
  在傳統(tǒng)戲劇方面,趙云在京劇中為著名的武生角色,特徵為扮相俊逸,身段威武穩(wěn)健,嗓門洪亮。著名的京劇大師楊小樓便以扮演趙云,表演《長阪坡》的劇目著稱,有「活趙云、活子龍」的外號。
  以趙云為主要角色的京劇故事如下:

劇目簡介
《磐河戰(zhàn)》
  袁紹與公孫瓚會戰(zhàn)于磐河,袁紹命大將顏良、文丑出戰(zhàn)。當時趙云也在袁紹帳下,因與其理念不合便不被重用,趙云見公孫瓚兵敗,乃出馬殺敗顏良、文丑,救了公孫瓚。

《借趙云》
  劉備向公孫瓚借趙云,劉備素來喜愛趙云將材,一路上一直試探趙云心意,問他天下諸侯誰為英主,最后竟得趙云認同自己,乃領(lǐng)趙云至徐州。但是張飛不服,趙云乃打敗曹軍猛將典韋,才讓張飛亦心服。

《長阪坡》
  劉備逃奔江陵,于當陽長阪被曹操大軍所追,妻兒都在亂軍中失散。趙云乃匹馬單槍,闖進曹操萬軍之中,陸續(xù)救出糜竺簡雍、甘夫人等,最后尋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傷,乃將幼子阿斗托給趙云,自己投井而死。趙云懷抱阿斗,奪得寶劍,奮力血戰(zhàn)得脫,將阿斗交還劉備。劉備卻將阿斗摔在地上說「為此孺子幾乎損我一員大將」,趙云為之感泣。
                                       
《取桂陽》
  趙子龍奉軍師諸葛亮之命,帶領(lǐng)三千人馬奪取桂陽。桂陽太守趙范親自迎戰(zhàn),并安排校尉陳應(yīng)接應(yīng),企圖前后夾攻取勝。結(jié)果戰(zhàn)不過子龍,不得不開城投降。子龍在弄清趙范是真投降后進入城內(nèi)。在款待子龍時,趙范表示愿將國色寡嫂許與子龍為妻,子龍嚴詞拒絕。

《截江奪斗》
  孫權(quán)乘劉備入益州時,用張昭之計,假稱吳國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荊州接孫夫人歸吳,并囑她帶回劉備之子阿斗,以作人質(zhì)。孫夫人不疑,乃懷抱阿斗登船歸吳,趙云駕船趕來,力勸孫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從,趙云乃奪回阿斗,此時張飛亦駕船趕到,乃殺死周善,和趙云一起帶阿斗回荊州。

《陽平關(guān)》
  黃忠斬夏侯淵后,曹操聞訊大驚、親率大軍至陽平關(guān)報仇。諸葛亮欲斷曹軍糧道,黃忠討令,趙云恐其勞乏,擬替他一行,黃忠不服老,請令前往。燒糧后,曹軍勢眾,將黃圍困核心,幸得趙云及時解圍,殺退曹軍。又名《子龍護忠》。

《鳳鳴關(guān)》
  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趙云請為先鋒,諸葛以其年老激之,趙云歷數(shù)戰(zhàn)功,堅決前往;至鳳鳴關(guān),果力斬魏軍大將韓德父子五人。又名《力斬五將》、《刀劈五將》。(該劇是唯一一出趙云用刀戲)

  元雜劇中,關(guān)漢卿在《關(guān)大王獨赴單刀會》中有“趙子龍膽大如斗”之句,在《襄陽會》、《黃鶴樓》、《隔江斗智》等近十本雜劇中,趙云都作為較重要角色出場。雜劇時代,“五虎將”一稱呼已經(jīng)極為普遍,而且“趙子龍膽氣豪”是劇作家們的共識。趙云作為主角的雜劇有《趙子龍大鬧泥塔鎮(zhèn)》一本,但已失傳。趙云謹慎細心的特點亦被加以強調(diào),出演趙云的演員都會被特別要求,必須要表現(xiàn)出趙云膽大而又細心的特點。
  在一個早期流傳的故事中就有這樣的例子,有一次諸葛亮令趙云率軍去攻取一座城池,諸葛亮事先策畫整個軍事計畫,何時出發(fā)、何時用餐、何時行軍、何時渡河、何時攻城都按表制定完成,趙云只要照著既定的行程表執(zhí)行即可。但是在趙云出發(fā)之后,諸葛亮才發(fā)現(xiàn)計畫中有一個嚴重的疏失,即按照原定的時間,那條河正值漲潮,士兵們將無法渡河,當諸葛亮正在擔憂整個行動將會失敗的時候,卻傳回趙云已按照預(yù)定的時間攻下城池的消息,原來趙云知道河水會漲潮,在出發(fā)之前就已經(jīng)先準備好渡河用的舟筏,因此順利完成計畫。在這個早期故事中,趙云謹慎細心的程度甚至在諸葛亮之上。
【《反三國演義》】:
  《反三國演義》的作者是民國文人周大荒,他自稱要「為一干英雄代造完成一統(tǒng)時局,為馬超、趙云一時名將打抱不平,令其吐氣」,而將《三國演義》從徐庶收母信而歸曹操之后的情節(jié)完全翻案,改寫為《反三國演義》,并于1930年出版。
  如周大荒所言,馬超、趙云兩人成為全書主角,兩人一從北路、一從南路,分別掃蕩魏吳,最后一統(tǒng)天下。趙云成為扭轉(zhuǎn)歷史發(fā)展的關(guān)鍵人物,不但救出徐母留下徐庶,還識破呂蒙白衣渡江之計,并與關(guān)羽一起夾擊許昌,會同蜀漢諸虎將擊敗司馬、東吳聯(lián)軍,改變了歷史走向。
  也許是認為自古英雄配美人,周大荒還虛構(gòu)一名武藝高超的西涼女將,馬超之妹馬云祿(即文鷺),讓她嫁給趙云,夫妻兩人一起作戰(zhàn)。
【游戲】:
  《三國趙云傳》系列 臺灣第三波 戰(zhàn)場動作 以趙云為主角,虛構(gòu)趙云的一生,玩家操縱著趙云在戰(zhàn)場上斬殺敵人。
  《傲世蒼龍趙云傳》 臺灣智冠 策略模擬 由玩家操作趙云及其軍隊,進行模擬戰(zhàn)略,以完成各關(guān)卡任務(wù)。
  《幻想三國志》系列 臺灣宇峻奧汀 角色扮演 以三國時代為背景的虛構(gòu)武俠風格游戲,趙云為少數(shù)出場的歷史人物,其人物設(shè)定相當美形,為游戲中主要角色之一。
  《真三國無雙》系列 日本光榮 戰(zhàn)場動作 玩家可選擇扮演三國時代的武將,投入三國時代的知名戰(zhàn)場中進行戰(zhàn)爭。趙云為其游戲的招牌人物之一。
【影視】: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 導演:李仁港 以趙云為主角,由香港、南韓聯(lián)合出資,李仁港兼任編劇、導演,劉德華、洪金寶、李美琪主演,于2008(今年)年初上演。
       《赤壁》 導演:吳宇森 為有史以來投資額最高的華人電影,趙云為其中主要角色之一,為了吸引人氣,此部電影將以趙云長阪坡救主一戰(zhàn)作為整部電影的開頭。

  由以上各類資料可見,趙云的形象可以說自古以來便是文武雙全、忠勇兼?zhèn)涞模核环矫媸菄烂C厚重、強摯壯猛、克服戰(zhàn)禍、救主于危難的猛將,一方面又是柔賢慈惠、執(zhí)事有班、統(tǒng)時選士、跟隨先主經(jīng)營天下的開國忠臣。趙云的這種表現(xiàn),正好符合傳統(tǒng)儒家社會對武將和人臣的要求,因而特別得到人們的推崇和喜愛,在民間說書人和劇作家、小說家的口述以及演義抬高之下,趙云慢慢成為一個近乎完美的夢幻武將。
  趙云在傳統(tǒng)民間說書人的三國武將武勇排名中經(jīng)常名列前十名之一,而近代毛澤東曾有一呂二趙三典韋的說法,更是將趙云的武勇地位提高到三國第二的程度。而《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更進一步讓趙云成為文武雙全、忠勇兼?zhèn)涞墓糯鷮㈩I(lǐng)典范,時至今日,在各種影視媒體和動漫游戲的大力介紹推廣之下,“常山趙子龍”已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的古代勇將代名詞了。


【趙云故址】
  現(xiàn)代趙云祠墓地址:
  四川大邑:子龍廟,順平侯趙云墓
  趙云因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銀屏山麓。在大邑縣城東1公里銀屏山下。冢大如小丘,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四周有石砌女墻,古柏森森。墓前有清幽雅靜的木結(jié)構(gòu)四合院建筑,正中豎有高2.5米、寬1米的墓碑,上刻“漢順平侯趙云墓”七篆體大字,兩側(cè)刻有填金對聯(lián)“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三國蜀漢名將。建興六年(228),隨諸葛亮攻漢中,分兵拒曹真,因兵力懸殊,退守漢中。翌年,病死成都。因趙云曾在大邑戎兵防羌,故后主敕葬銀屏山麓。
       河北正定:趙云廟
  一九九六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廟拆建重修,對外開放。重修之廟占地二十余畝,造型古樸,氣勢宏偉,其主要建筑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順平侯殿。主殿魚貫中軸,左右配殿翼輔兩側(cè),整個布局開闊大方,整齊勻稱。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樹木點綴其中,由為肅穆典雅。 現(xiàn)展出之找云故里碑,趙云飲馬槽,均為廟內(nèi)原存遺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為正定出土文物。其余木牛流馬,紅崖天書等無不與三國故事有關(guān)者。趙云廟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與世界文明之隆興寺、容國府毗鄰。景點聊綴,相得益彰。為弘揚民族文化,重現(xiàn)趙子龍雄姿,正定縣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趙云廟已于1997年4月13日正式對游客開放。新建的趙云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結(jié)構(gòu),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筑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新廟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并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連成一片、相得益彰。趙云廟的落成開放為中外游客及趙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吊、游覽觀光的場所。
臺灣臺南縣佳里鎮(zhèn)子良里(子龍里):子龍廟
出處
      《三國志·蜀書·關(guān)張馬黃趙傳》云:“趙云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先主劉備贊趙云一身是膽。世稱趙云常勝將軍。談三國 者,無不論及長坂坡,救阿斗之故事。云之英明可謂婦孺皆知,子龍故里人士引以為容:后代先賢奉為神明,建廟祭祀,香火頗盛。一九九六年,正定縣人民政府斥巨資將舊廟拆建重修,對外開放。重修之廟占地二十余畝,造型古 普,氣勢宏偉,其主要建筑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順平侯殿。主殿魚貫中軸,左右配殿翼輔兩側(cè),整個布局開闊大方,整齊勻稱。更以碑庭刻石,花草樹木點綴其中,由為肅穆典雅。 現(xiàn)展出之找云故里碑,趙云飲馬槽,均為廟內(nèi)原存遺物,部分古代兵器、陶器為正定出土文物。其余木牛流馬,紅崖天書等無不與三國故事有關(guān)者。趙云廟為國家AA級旅游景區(qū),與世界文明之龍興寺、容國府毗鄰。景點聊綴,相得益彰。
歷史
      為宏揚民族文化,重現(xiàn)趙子龍雄姿,正定縣旅游局在原道光年間遺址上重建的趙云廟已于97年4月13日正式對游客開放。新建的趙云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新建的趙云廟氣勢恢弘,占地12畝,總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結(jié)構(gòu),其格局分為一進院、二進院。主要建筑有廟門、四義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順平侯殿組成,新廟基本保留和豐富了原廟的歷史風貌,并與周圍的隆興寺、榮國府等著名景點連成一片、相得益彰。趙云廟的落成開放為中外游客及趙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處瞻仰憑吊、游覽觀光的場所。  

清朝記載祠廟另有:
河南南陽南三十里屯東趙云祠墓
四川黎州(今漢源)大渡河守御所安靖壩左趙云祠
湖廣桂陽州(今湖南郴州桂陽)城外芙蓉山下趙云祠

  湖北當陽(長阪)有子龍閣,子龍路;赤壁有子龍灘;監(jiān)利有子龍崗。湖南常德安鄉(xiāng)有子龍庵;桂陽有蒙泉(又名萬軍泉,趙云八角井)及平陽戍。四川成都和平街原名為子龍?zhí)两郑推浇中W在相傳是順平侯洗馬池故址;成都龍泉石經(jīng)寺(歷名靈音寺,天成寺)相傳初為趙云祭祀家廟。四川金堂鴻都觀后有洗馬池,云頂山有漢將軍柏;廣漢有白馬寺仁圣宮。重慶長壽有趙云寨;重慶市中大陽溝白龍池相傳為趙云駐江州白龍馬廄;奉節(jié)有子龍屯兵處臥龍崗。陜西寧強有子龍駐軍處子龍山,另外在河北省正定縣政府附近的子龍廣場也正式

[ 本帖最后由 redboy0909 于 2008-4-12 08:06 編輯 ]
2#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35:13 | 只看該作者
三國演義:第41回至42回

時秋末冬初,涼風透骨;黃昏將近,哭聲遍野。至四更時分,只聽得西北喊聲震地而
來。玄德大驚,急上馬引本部精兵二千余人迎敵。曹兵掩至,勢不可當。玄德死戰(zhàn)。正在危
迫之際,幸得張飛引軍至,殺開一條血路,救玄德望東而走。文聘當先攔住,玄德罵曰:
“背主之賊,尚有何面目見人!”文聘羞慚滿面,引兵自投東北去了。張飛保著玄德,且戰(zhàn)
且走。奔至天明,聞喊聲漸漸遠去,玄德方才歇馬。看手下隨行人,止有百余騎;百姓、老
小并糜竺、糜芳、簡雍、趙云等一干人,皆不知下落。玄德大哭曰:“十數(shù)萬生靈,皆因戀
我,遭此大難;諸將及老小,皆不知存亡:雖土木之人,寧不悲乎!”正凄惶時,忽見糜芳
面帶數(shù)箭,踉蹌而來,口言:“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玄德叱曰:“子龍是我故交,安
肯反乎?”張飛曰:“他今見我等勢窮力盡,或者反投曹操,以圖富貴耳!”玄德曰:“子
龍從我于患難,心如鐵石,非富貴所能動搖也。”糜芳曰:“我親見他投西北去了。”張飛
曰:“待我親自尋他去。若撞見時,一槍刺死!”玄德曰:“休錯疑了。豈不見你二兄誅顏
良、文丑之事乎?子龍此去,必有事故。吾料子龍必不棄我也。”張飛那里肯聽,引二十余
騎,至長坂橋。見橋東有一帶樹木,飛生一計:教所從二十余騎,都砍下樹枝,拴在馬尾
上,在樹林內(nèi)往來馳騁,沖起塵土,以為疑兵。飛卻親自橫矛立馬于橋上,向西而望。

卻說趙云自四更時分,與曹軍廝殺,往來沖突,殺至天明,尋不見玄德,又失了玄德老
小,云自思曰:“主公將甘、糜二夫人與小主人阿斗,托付在我身上;今日軍中失散,有何
面目去見主人?不如去決一死戰(zhàn),好歹要尋主母與小主人下落!”回顧左右,只有三四十騎
相隨。云拍馬在亂軍中尋覓,二縣百姓號哭之聲震天動地;中箭著槍拋男棄女而走者不計其
數(shù)。趙云正走之間,見一人臥在草中,視之,乃簡雍也。云急問曰:“曾見兩位主母否?”
雍曰:“二主母棄了車仗,抱阿斗而走。我飛馬趕去,轉(zhuǎn)過山坡,被一將刺了一槍,跌下馬
來,馬被奪了去。我爭斗不得,故臥在此。”云乃將從騎所騎之馬,借一匹與簡雍騎坐;又
著二卒扶護簡雍先去報與主人:“我上天入地,好歹尋主母與小主人來。如尋不見,死在沙
場上也!”

說罷,拍馬望長坂坡而去。忽一人大叫:“趙將軍那里去?”云勒馬問曰:“你是何
人?”答曰:“我乃劉使君帳下護送車仗的軍士,被箭射倒在此。”趙云便問二夫人消息。
軍士曰:“恰才見甘夫人披頭跣足,相隨一伙百姓婦女,投南而走。”云見說,也不顧軍
士,急縱馬望南趕去。只見一伙百姓,男女數(shù)百人,相攜而走。”云大叫曰:“內(nèi)中有甘夫
人否?”夫人在后面望見趙云,放聲大哭。云下馬插槍而泣曰:“使主母失散,云之罪也!
糜夫人與小主人安在?”甘夫人曰:“我與糜夫人被逐,棄了車仗,雜于百姓內(nèi)步行,又撞
見一枝軍馬沖散。糜夫人與阿斗不知何往。我獨自逃生至此。”

正言間,百姓發(fā)喊,又撞出一枝軍來。趙云拔槍上馬看時,面前馬上綁著一人,乃糜竺
也。背后一將,手提大刀,引著千余軍。乃曹仁部將淳于導,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獻功。趙
云大喝一聲,挺槍縱馬,直取淳于導。導抵敵不住,被云一槍刺落馬下,向前救了糜竺,奪
得馬二匹。云請甘夫人上馬,殺開條大路,直送至長坂城。只見張飛橫矛立馬于橋上,大
叫:“子龍!你如何反我哥哥?”云曰:“我尋不見主母與小主人,因此落后,何言反
耶?”飛曰:“若非簡雍先來報信,我今見你,怎肯干休也!”云曰:“主公在何處?”飛
曰:“只在前面不遠。”云謂糜竺曰:“糜子仲保甘夫人先行,待我仍往尋糜夫人與小主人
去。”言罷,引數(shù)騎再回舊路。

正走之間,見一將手提鐵槍,背著一口劍,引十數(shù)騎躍馬而來。趙云更不打話,直取那
將。交馬只一合,把那將一槍刺倒,從騎皆走。原來那將乃曹操隨身背劍之將夏侯恩也。曹
操有寶劍二口:一名“倚天”,一名“青*”;倚天劍自佩之,青*劍令夏侯恩佩之。那青*
劍砍鐵如泥,鋒利無比。當時夏侯恩自恃勇力,背著曹操,只顧引人搶奪擄掠。不想撞著趙
云,被他一槍刺死,奪了那口劍,看靶上有金嵌“青*”二字,方知是寶劍也。云插劍提
槍,復(fù)殺入重圍,回顧手下從騎,已沒一人,只剩得孤身。云并無半點退心,只顧往來尋
覓;但逢百姓,便問糜夫人消息。忽一人指曰:“夫人抱著孩兒,左腿上著了槍,行走不
得,只在前面墻缺內(nèi)坐地。”

趙云聽了,連忙追尋。只見一個人家,被火燒壞土墻,糜夫人抱著阿斗,坐于墻下枯井
之傍啼哭。云急下馬伏地而拜。夫人曰:“妾得見將軍,阿斗有命矣。望將軍可憐他父親飄
蕩半世,只有這點骨血。將軍可護持此子,教他得見父面,妾死無恨!”云曰:“夫人受
難,云之罪也。不必多言,請夫人上馬。云自步行死戰(zhàn),保夫人透出重圍。”糜夫人曰:
“不可!將軍豈可無馬!此子全賴將軍保護。妾已重傷,死何足惜!望將軍速抱此子前去,
勿以妾為累也。”云曰:“喊聲將近,追兵已至,請夫人速速上馬。”糜夫人曰:“妾身委
實難去。休得兩誤。”乃將阿斗遞與趙云曰:“此子性命全在將軍身上!”趙云三回五次請
夫人上馬,夫人只不肯上馬。四邊喊聲又起。云厲聲曰:“夫人不聽吾言,追軍若至,為之
奈何?”糜夫人乃棄阿斗于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后人有詩贊之曰:“戰(zhàn)將全憑馬力
多,步行怎把幼君扶?拚將一死存劉嗣,勇決還虧女丈夫。”趙云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
尸,便將土墻推倒,掩蓋枯井。掩訖,解開勒甲絳,放下掩心鏡,將阿斗抱護在懷,綽槍上
馬。早有一將,引一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zhàn)趙云。不三合,被趙
云一槍刺倒,殺散眾軍,沖開一條路。正走間,前面又一枝軍馬攔路。當先一員大將,旗號
分明,大書河間張*。云更不答話,挺槍便戰(zhàn)。約十余合,云不敢戀戰(zhàn),奪路而走。背后張*
趕來,云加鞭而行,不想趷*一聲,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nèi)。張*挺槍來刺,忽然一道紅
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一躍,跳出坑外。后人有詩曰:“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
開長坂圍。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張*見了,大驚而退。趙云縱馬正走,背
后忽有二將大叫:“趙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后面趕的是馬
延、張□,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趙云力戰(zhàn)四將,曹軍一齊擁至。云
乃拔青*劍亂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涌泉。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卻說曹操在景山
頂上,望見一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zhàn)將
可留姓名!”云應(yīng)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
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云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云得脫此
難;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這一場殺:趙云懷抱后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
條;前后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后人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
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趙云當下殺透重圍,已離大陣,血滿征袍。正行間,山坡下又撞出兩枝軍,乃夏侯□部
將鐘縉、鐘紳兄弟二人,一個使大斧,一個使畫戟,大喝:“趙云快下馬受縛!”正是:
“才離虎窟愈生去,又遇龍?zhí)豆睦藖怼.吘棺育堅醯孛撋恚衣犗禄胤纸狻?


卻說鐘縉、鐘紳二人攔住趙云廝殺。趙云挺槍便刺,鐘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
戰(zhàn)不三合。被云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背后鐘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云
后心內(nèi)弄影。云急撥轉(zhuǎn)馬頭,恰好兩胸相拍。云左手持槍隔過畫戟,右手拔出青*寶劍砍
去,帶盔連腦,砍去一半,紳落馬而死,余眾奔散。趙云得脫,望長坂橋而走,只聞后面喊
聲大震,原來文聘引軍趕來。趙云到得橋邊,人困馬乏。見張飛挺矛立馬于橋上,云大呼
曰:“翼德援我!”飛曰:“子龍速行,追兵我自當之。”

云縱馬過橋,行二十余里,見玄德與眾人憩于樹下。云下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云喘
息而言曰:“趙云之罪,萬死猶輕!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墻
掩之。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
動靜,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視之,原來阿斗正睡著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
手遞與玄德。玄德接過,擲之于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云忙向地下抱
起阿斗,泣拜曰:“云雖肝腦涂地,不能報也!”后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云懷
內(nèi)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卻說文聘引軍追趙云至長坂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huán)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
又見橋東樹林之后,塵頭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
□、夏侯淵、樂進、張遼、張*、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于橋上,又恐是諸葛孔
明之計,都不敢近前。扎住陣腳,一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操聞知,急上馬,從陣
后來。張飛睜圓環(huán)眼,隱隱見后軍青羅傘蓋、旄鉞旌旗來到,料得是曹操心疑,親自來看。
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zhàn)?”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
股栗。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
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
誰敢來決死戰(zhàn)?”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后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
曰:“戰(zhàn)又不戰(zhàn),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杰驚得肝膽碎裂,倒撞
于馬下。操便回馬而走。于是諸軍眾將一齊望西奔走。正是:黃口孺子,怎聞霹靂之聲;病
體樵夫,難聽虎豹之吼。一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shù),人如潮涌,馬似山崩,自相踐踏。后
人有詩贊曰:“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馬眼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

卻說曹操懼張飛之威,驟馬望西而走,冠簪盡落,披發(fā)奔逃。張遼、許褚趕上,扯住轡
環(huán)。曹操倉皇失措。張遼曰:“丞相休驚。料張飛一人,何足深懼!今急回軍殺去,劉備可
擒也。”曹操神色方才稍定,乃令張遼、許褚再至長坂橋探聽消息。且說張飛見曹軍一擁而
退,不敢追趕;速喚回原隨二十余騎,解去馬尾樹枝,令將橋梁拆斷,然后回馬來見玄德,
具言斷橋一事。玄德曰:“吾弟勇則勇矣,惜失于計較。”飛問其故。玄德曰:“曹操多
謀。汝不合拆斷橋梁,彼必追至矣。”飛曰:“他被我一喝,倒退數(shù)里,何敢再追?”玄德
曰:“若不斷橋,彼恐有埋伏,不敢進兵,今拆斷了橋,彼料我無軍而怯,必來追趕。彼有
百萬之眾,雖涉江漢,可填而過,豈懼一橋之斷耶?”于是即刻起身,從小路斜投漢津,望
沔陽路而走。卻說曹操使張遼、許褚探長坂橋消息,回報曰:“張飛已拆斷橋梁而去矣。”
操曰:“彼斷橋而去,乃心怯也。”遂傳令差一萬軍,速搭三座浮橋,只今夜就要過。李典
曰:“此恐是諸葛亮之詐謀,不可輕進。”操曰:“張飛一勇之夫,豈有詐謀!”遂傳下號
令,火速進兵。

卻說玄德行近漢津,忽見后面塵頭大起,鼓聲連天,喊聲震地。玄德曰:“前有大江,
后有追兵,如之奈何?”急命趙云準備抵敵。曹操下令軍中曰:“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
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眾將可努力向前。”眾將領(lǐng)命,一個個奮
威追趕。忽山坡后鼓聲響處,一隊軍馬飛出,大叫曰:“我在此等候多時了!”當頭那員大
將,手執(zhí)青龍刀,坐下赤兔馬,原來是關(guān)云長,去江夏借得軍馬一萬,探知當陽長坂大戰(zhàn),
特地從此路截出。曹操一見云長,即勒住馬回顧眾將曰:“又中諸葛亮之計也!”傳令大軍
速退。
3#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35:45 | 只看該作者
血染征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
只有常山趙子龍.


【人物簡介】


趙云 字 子龍
終屬 蜀
性別 男
身高 約合現(xiàn)今1.76米
籍貫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
容貌 身長八尺 姿顏雄偉
官至 鎮(zhèn)東將軍 永昌亭侯 謚曰順平侯
生卒 168 — 229(62歲)
家族:
父親 未知 母親 未知
配偶 未知
子女 趙統(tǒng) 趙廣
兄弟姐妹 未知
曾效力過的勢力 公孫瓚 袁紹 蜀





【趙云生平】---歷史簡記


趙云開始隨公孫瓚征討,后投靠劉備,當陽長阪惡戰(zhàn)中保護劉禪和甘夫人脫險。劉備西征時,趙云截江奪回了后主劉禪。后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攻打江陽、資中一帶,完成了對成都西南部的包圍。建興六年,趙云隨諸葛亮北伐,在斜谷之戰(zhàn)中因?qū)嵙Σ罹啾徊苷鎿魯。瑧?zhàn)后趙云請求自貶。建興七年,卒,后追謚為順平侯。
趙云品性忠良,直言敢諫,曾力勸劉備將本打算賞賜功臣的土地還與百姓。在劉備伐吳前,又進忠言,勸劉備以國仇為重、私仇為輕,改為攻魏。在對他的謚書中,強調(diào)了他有賢者之風,能體恤民情,慈愛百姓。其高風亮節(jié)至今仍為人們所稱道。
成語"偃旗息鼓" "單騎救主" "一身是膽"皆源自趙云親身事跡 。
蜀·漢追謚趙云的謚文--“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云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jīng)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wèi)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謚法,柔賢慈惠曰順,執(zhí)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yīng)謚云曰順平侯。 ”

趙云,蜀國五虎大將第三位。字子龍,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以勇敢善戰(zhàn)著稱。原為公孫瓚的部下,后歸劉備。劉備被曹軍打敗于當陽長坂坡,趙云七進七出曹操百萬軍中,救出了甘夫人與阿斗。劉備東吳招親,趙云領(lǐng)軍護衛(wèi),后攔江截救阿斗,一桿長槍,神出鬼沒,渾身是膽,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屢建奇功,后拜翊軍將軍,中護軍征南將軍,封永昌亭侯。公元二二七年隨諸葛亮進攻關(guān)中,失利于箕谷,退回漢中,不久病死,享年五十九歲。

曹操(155.2.24-220.1.15),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jù)勢力,恢復(fù)了中國北方的統(tǒng)一,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fù)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社會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毛澤東寫詞贊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唐太宗說曹操是:臨危制變,料敵設(shè)奇,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
《曹瞞傳》評價曹操: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
裴松之寫過:“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于操為甚。——《三國志(注)》 ”
周瑜評價曹操:“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
劉備評價曹操:“董卓首難,蕩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zhí)天衡;皇后太子,鴆殺見害,剝亂天下,殘毀民物。”
陳琳評價曹操:“操贅閹遺丑,本無令德,僄狡鋒俠,好亂樂禍。幕府董統(tǒng)鷹揚,埽夷兇逆,續(xù)遇董卓侵官暴國”
元稹評價曹操:“曹瞞篡亂從此始”——《董逃行》
劉知幾評價曹操:“罪百田常,禍千王莽。”——《史通·探賾》
洪邁評價曹操:“曹操為漢鬼蜮,君子所不道”——《容齋隨筆》
王夫之評價曹操:“曹操父見殺而興兵報之,是也;阬殺男女數(shù)十萬人于泗水,徧屠城邑,則慘毒不仁,惡滔天矣。.......操之所以任天下之智力,術(shù)也,非道也。”——《讀通鑒論》
古人評價曹操:“曹氏雖功濟諸華,虐亦深矣,其民怨矣。——《辯亡論》
李宗吾評價曹操:“三國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長,全在心黑:他殺呂伯奢,殺孔融,殺楊修,殺董承伏完,又殺皇后皇子,悍然不顧,并且明目張膽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心子之黑,真是達于極點了。——《厚黑學》 ”
顧炎武評價曹賊:“孟德既有冀州,崇獎跅馳之士,觀其下令再三,至于負污辱之名見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shù)者。于是權(quán)詐迭進,奸逆萌生。”
《三國志(注)》評價曹操:太祖少好飛鷹走狗,游蕩無度。
司馬光評價曹操:以魏武之暴戾強伉,其蓄無君之心久矣。乃至沒身不敢廢漢而自立,豈其志不欲哉?猶畏名義而自抑也。——《資治通鑒》
孫權(quán)評價曹操:其惟殺伐小為過差,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御將自古少有.
易中天評價曹操:曹操是可愛的奸雄,他的奸與雄統(tǒng)一于雄。
史書評論曹操:“明略最優(yōu)”,“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著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光明磊落,字字真摯。曹操感性地說:“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事實的確如此。

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里面,因為文學上的需要,而表現(xiàn)出明顯的貶曹筆法。然而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陳壽評價曹操為“漢末,天下大亂,雄豪并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nèi),攬申、商之法術(shù),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yè)者,惟其明略最優(yōu)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學者認為,這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有意歪曲事實,并沒有正確評價曹操。曹操唯才是用,軍事上戰(zhàn)術(shù)戰(zhàn)略靈活多變。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tǒng)一,經(jīng)濟生產(chǎn)的恢復(fù)和社會秩序的維系有著重大貢獻。在內(nèi)政方面,曹操創(chuàng)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zhàn)時的糧食問題。
子女
關(guān)平,關(guān)羽長子,跟隨關(guān)羽征戰(zhàn),與關(guān)羽一同被斬于臨沮。
關(guān)興,關(guān)羽次子,少已有名,深得諸葛亮器重,弱冠后擔任侍中、中監(jiān)軍,數(shù)年后死去。
關(guān)氏,關(guān)羽之女,孫權(quán)曾為子求婚,遭關(guān)羽所拒,并辱罵來使。


關(guān)統(tǒng),關(guān)興長子,妻為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
關(guān)彝,關(guān)興次子,關(guān)統(tǒng)死后承襲其位。

后裔
《三國志》裴注中言,蜀漢滅亡后,龐德之子龐會盡殺關(guān)氏為父報仇,關(guān)羽一脈已斷。但這段記載的可信度有爭議。后世解州、當陽、洛陽等地關(guān)姓氏族,常自稱為關(guān)羽后裔,然多無可查考。


評價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guān)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shù)之常也。”

溫恢:“關(guān)羽驍銳。”

呂蒙:“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guān)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

諸葛亮書與關(guān)羽:“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qū)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

郭嘉、程昱稱關(guān)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guān)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

傅干稱關(guān)羽、張飛:“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楊戲的《季漢輔臣贊》中贊關(guān)云長、張益德:“關(guān)、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藩屏左右,翻飛電發(fā),濟于艱難,贊主洪業(yè),侔跡韓、耿,齊聲雙德。交待無禮,并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

關(guān)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后世都成為勇猛善戰(zhàn)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guān)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guān)張也。”

可參考趙翼著《廿二史札記》卷七關(guān)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guān)羽、或關(guān)張皆用作為勇將代名詞的資料。


出生爭議

在山西省運城市常平村關(guān)帝家廟內(nèi)立有一塊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前將軍關(guān)壯穆侯祖墓碑銘》,記其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而明崇幀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溝關(guān)羽祖塋的《祀田碑記》和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編修的《關(guān)帝志》,都認為關(guān)羽生于漢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此外,民間對關(guān)羽生辰還流傳有好幾種說法。比較、考證幾種資料,較為可信且成公論是關(guān)羽生于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不過資料一直受到爭議。《三國志》及其他同期史料都未有記錄關(guān)羽出生,另外如《關(guān)帝志》內(nèi)容多出自《三國演義》,非嚴謹?shù)氖妨希弧鹅胩锉洝泛汀肚皩④婈P(guān)壯穆侯祖墓碑銘》未有嚴格考究。而王兆春等所編著《中國歷代名將傳》暫記為(? - 219),所以現(xiàn)今仍未有確切可信的資料。


民間藝術(shù)

清代安順地戲面具關(guān)羽像

《三國演義》以前,關(guān)羽于民間的形象,至宋代即與今日相去不遠。洪邁的《容齋隨筆》按理是史論,但其中已有“關(guān)羽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丑于萬眾之中”的傳說。而膾炙人口的三英戰(zhàn)呂布、千里保皇嫂、華佗為關(guān)羽刮骨療毒、水淹七軍等故事,都已見于《三國志平話》,且《三國志平話》中的關(guān)羽形象較《三國演義》更加完美。元代關(guān)漢卿所作戲曲《關(guān)大王獨赴單刀會》有提到關(guān)羽過五關(guān),可見《三國演義》中過五關(guān)斬六將的情節(jié)亦早已在民間流傳。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關(guān)羽的故事,和史書中關(guān)羽的事跡有所出入,如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為漢末、魏晉以來的傳說;土山約三事是有戰(zhàn)敗被擒、投降;文丑實死于亂軍之中。而過桃園結(jié)義、五關(guān)斬六將、戰(zhàn)黃忠、手持青龍偃月刀、坐騎赤兔馬等都為傳說。

《三國演義》對于關(guān)羽負面的性格也加以夸大,如諸葛亮問關(guān)羽若曹、孫同時來侵,關(guān)羽回答要分兵拒之;關(guān)羽不滿馬超,甚至要入川比武;關(guān)羽拒婚,更罵孫權(quán)的兒子是犬子等等都是小說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

戲劇

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關(guān)羽的角色,以野史、《三國演義》的描寫而創(chuàng)作,其臉譜為揉紅臉,表示忠勇,“紅臉忠勇”之說法即由關(guān)羽臉譜而來。勾丹鳳眼,雙眼俊秀。加上關(guān)羽有“美髯公”之稱,所以都會加上演關(guān)羽時專用的大髯口,稱為“五綹”或“關(guān)公髯”。手執(zhí)青龍偃月刀和紅馬鞭,頭戴專有的綠色盔頭,綴黃絨球配后兜,兩耳垂白飄帶和黃絲穗,著綠蟒。而后人為表示對關(guān)羽的尊敬,所以會特意在面譜上加一黑點或加一條金線,稱做“破臉”,代表不敢完全模仿他。而且關(guān)公亮相姿勢就有48種之多,稱為“關(guān)公48圖”。

而在舊時上演關(guān)公戲曲時,有許多規(guī)矩:如扮演關(guān)羽的演員在演出前10天要齋戒獨宿,熏沐凈身;出場前要給關(guān)帝像燒香叩頭,在后臺殺雞拜祭;演員要在盔頭或者前胸掛有關(guān)帝像的黃表附,演出結(jié)束要用此紙拭臉,并拿到關(guān)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謝關(guān)帝的庇護等;在演《走麥城》時,更要臺上臺下燒檀香、點蠟燭。據(jù)說如果違犯禁律,關(guān)帝就會顯靈,演員要出事故,戲園要出亂子。清廷皇宮演戲時,每臨關(guān)公出場,帝、后、妃都得離座走幾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戲。一些有損于關(guān)帝形象的劇目,如《斬熊虎》、《怒斬關(guān)平》、《關(guān)公辭曹》等,宮廷及京城的著名戲園皆禁止上演。而現(xiàn)今也有對演關(guān)羽的演員有不少禁忌,如當演員上了妝后,不可大笑、有邪淫,其他人看到上妝后的關(guān)羽也不能舉動失儀。


信仰

各朝皇帝都以關(guān)羽為忠義的化身成為教育忠君愛國信念的材料,其“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的過程請參考下表:

朝代 皇帝 時間 封號
北宋 宋徽宗 崇寧元年(1102年) 忠惠公
北宋 宋徽宗 崇寧三年(1104年) 崇寧真君
北宋 宋徽宗 大觀二年(1107年) 武安王
北宋 宋徽宗 宣和五年(1123年) 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高宗 建炎二年(1128年) 壯繆義勇武安王
南宋 宋孝宗 淳熙十四年(1187年) 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元 元泰定帝 天歷八年(1335年) 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明 明神宗 萬歷四十二年(1613年) 單刀伏魔、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guān)圣帝君
明 明思宗 崇禎三年(1630年) 真元顯應(yīng)昭明翼漢天尊
清 清世祖 順治九年(1652年) 忠義神武關(guān)圣大帝
清 清世宗 雍正三年(1725年) 三代公爵、圣曾祖、光昭公、圣祖、裕昌公、圣考、成忠公
清 清高宗 乾隆元年(1736年) 山西關(guān)夫子
清 清高宗 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 靈佑二字
清 清仁宗 嘉慶十八年(1813年) 仁勇二字
清 清宣宗 道光八年(1828年)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guān)圣大帝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guān)羽神像關(guān)羽的祠廟遍布各地,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戰(zhàn)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guān)羽則為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guān)羽的廟宇已經(jīng)“郡國州縣、鄉(xiāng)邑間井皆有”(郝經(jīng)《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guān)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guān)羽的廟宇不僅遍布中國內(nèi)地,且延伸至蒙古、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里,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guān)公或兼供關(guān)公的廟宇。

因為關(guān)羽不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時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所以關(guān)羽是橫貫儒、道、佛三大中國教派的神只。但其中以儒家的關(guān)羽體現(xiàn)更多關(guān)羽的本色。

隨著關(guān)羽地位變得顯赫,關(guān)羽更被尊稱為“武王”、“武圣人”,與孔子并肩而立。也正因為關(guān)羽如此顯赫,除了軍人、武師奉他為行業(yè)神崇拜外,就連描金業(yè)、煙業(yè)、香燭業(yè)、教育業(yè)、命相家等等不相干的行業(yè)也推祟關(guān)羽,所以也將他變成武財神,又是五文昌之一。

香港信仰

在香港,警察與三合會成員是對立的。三合會早期是一個道教反清的幫會,所以會拜祭道教大神關(guān)羽。而警察崇拜關(guān)帝的習慣是源于1930年代的油麻地警署某位華探長,其后擴展至各個紀律部隊,如消防、海關(guān)等。他們同樣地推崇、尊敬關(guān)羽,稱他為“關(guān)二哥”、“關(guān)公”、“關(guān)帝”等,因兩方都相信,關(guān)公是會保衛(wèi)盡忠盡義之人,所以雙方都不認為存在信仰上的沖突。

香港許多商店都供奉關(guān)羽,希望能保佑店鋪。而香港也建有不少的祠廟供奉關(guān)羽,香港荷李活道的文武廟就十分有名。

臺灣信仰

關(guān)帝廟信徒。穿藍色道服的是以收驚科儀聞名的效勞生,以年邁女性居多。在臺灣,祭祀關(guān)羽的廟宇也相當普遍,除了一般武廟、小型宮廟、神壇將其作為主祀外,也有稱為恩主公廟的大型關(guān)帝廟,其中以行天宮最富盛名。

所謂的“恩主”是鸞堂信仰的名詞,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臺灣所謂的恩主神只共有關(guān)羽、呂洞賓、張單、王善、岳飛。而關(guān)羽為五恩主之首,所以臺灣一般民眾亦稱關(guān)羽為恩主公,也因此順勢稱關(guān)帝廟為“恩主公廟”。

另外,部分齋教或道教信徒稱關(guān)羽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帝”,也就是第十八代的天公,此說又以閩南一帶為最盛,而臺灣也承襲此說法。

國外名聲

在是英國、美國等國家,只要有華人的社區(qū),都必然有人祭祀關(guān)羽。

據(jù)小松田直《圖解世界史》,在日本也有為數(shù)眾多的關(guān)帝廟,奉關(guān)羽為學問與生意之神。


主要事件


桃園三結(jié)義,千里走單騎,刮骨療傷,敗走麥城,過五關(guān)斬六將,溫酒斬華雄,大意失荊州,水淹七軍,斬顏良文丑,大戰(zhàn)黃忠,單刀赴會。


道教中的關(guān)公

亦稱“關(guān)圣帝君”,簡稱“關(guān)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關(guān)于其來歷,前面已有介紹,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zāi),驅(qū)耶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因為商人認為有三,一是說關(guān)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財,長于會計業(yè)務(wù),曾設(shè)筆記法,發(fā)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shè)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yè)神,二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guān)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三因傳說關(guān)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戰(zhàn),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關(guān)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后成功。這種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yè)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會、青紅幫特別敬祀關(guān)帝,且江湖上結(jié)義弟兄,亦必于關(guān)帝前頂禮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義。
當代,關(guān)公在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以來,百姓受顛沛流離之苦和內(nèi)憂外患之辱,更祈求于忠勇信義的關(guān)公保護。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慘遭清兵和外國侵略軍的屠殺時,曾抬出關(guān)公的神像聚集民眾以抗外辱。民眾在遇天災(zāi)、人禍、疾病、爭執(zhí)時,則向關(guān)帝求雨、求藥,求他驅(qū)災(zāi)陣魔、求他正直決斷,皇室求關(guān)公保國安民,地方求關(guān)公除暴安良。近世自于內(nèi)憂外患,一些民眾在逃往臺灣時,將關(guān)公這一信仰也帶到了臺灣,并流傳了下來。當代商賈興盛,關(guān)帝又被尊為武財神,保護工商業(yè)的興隆。臺灣道教組織于1993年5月在臺北泰山鄉(xiāng)加封關(guān)公為第十八代上帝,號為“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玄靈高上帝”之號標志著關(guān)公信仰在臺灣道教中的升級。關(guān)公的忠義勇武仁信等品質(zhì)集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xiàn)了民眾的社會愿望和理想人格,因此,他千百年來得到了世人的擁戴,被歷代加封,宋代封為“顯靈王”,宋徽宗時封為“義勇武安王”。明神宗時將其神位晉級為“協(xié)天護國忠義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guān)圣帝君”。清代順治皇帝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佑贊宣德關(guān)圣大帝”。


歇后語


關(guān)公開鳳眼——要殺人
關(guān)羽賣肉——沒人敢來
關(guān)云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guān)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關(guān)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關(guān)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關(guān)公喝酒——不怕臉紅
關(guān)云長走麥城——大難臨頭
關(guān)帝廟夫人——慌了神
關(guān)帝廟里拜觀音——找錯了門
關(guān)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張飛(167?—221),字益德(《三國演義》中字翼德),涿郡涿縣人(今河北涿州),身高約合現(xiàn)今1.78米。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要將領(lǐng),是三國演義中桃園結(jié)義的老三。166年出生,221年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關(guān)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shù)之常也。”
郭嘉、程昱稱關(guān)羽、張飛:“萬人敵”
劉曄稱關(guān)羽、張飛:“勇冠三軍”
周瑜稱關(guān)羽、張飛:“熊虎之將”
傅干:“勇而有義,皆萬人之敵,而為之將。”
關(guān)羽和張飛在當時在后世都成為勇猛善戰(zhàn)的代名詞:
《晉書·劉遐傳》:“晉劉遐每擊賊,陷堅摧鋒,冀方比之關(guān)羽、張飛。”
《魏書·崔延伯》傳:“崔公,古之關(guān)張也。”

可參考趙翼著《廿二史札記》卷七關(guān)張之勇的部份,詳細整理了古人以關(guān)羽、或關(guān)張用作勇將代名詞的資料。
4#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40:00 | 只看該作者
對于蜀漢的高級將領(lǐng)劉、關(guān)、張、馬、黃,甚至與包括“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歷來都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只有對于趙云,則基本都持肯定態(tài)度。

趙云雖然是第一流的武將,但他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卻并不是表現(xiàn)于此,而是展現(xiàn)在他的膽略、見識、氣度和人品上。《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趙云的各種事跡,除了七十歲的時候力殺五將是虛構(gòu)的外,其它在史書上均見記載。

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在《三國志》中,有幸被單獨作傳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記曹操的《阿瞞傳》,另一個就是記錄趙云事跡的《云別傳》。

趙云,公元168年左右出生于常山真定(關(guān)于真定究竟在什么地方,一直頗多爭議,我比較傾向于今河北正定的說法)。及長大成人,“身長八尺,姿顏雄偉”(《蜀書.趙云傳》注引《云別傳》),這一點無論從古代人還是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都屬于美男子了。在初平二年(191年)的時候,黃巾起義大規(guī)模爆發(fā),趙云的家鄉(xiāng)人推舉他帶領(lǐng)精壯青年投奔公孫瓚,當時河北袁紹勢力最大,其他投軍的人基本投奔的袁紹,公孫瓚看到趙云當然很高興,于是問他為什么不投袁紹而要來投我。趙云不客氣地回答:“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公孫瓚當時就啞口無言。從這以后,趙云正式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當時劉備正依托于公孫瓚,聽了趙云的這句話,非常驚訝,要說劉備這人還是非常識人的,料定趙云不是等閑之人,立刻交好趙云,等到公孫瓚讓劉備幫助田楷抵拒袁紹,劉備要了趙云隨同前去,為劉備執(zhí)掌騎兵。后來趙云的兄長去世,趙云還鄉(xiāng),還是劉備,又料定趙云此去不會再回來了,借著這個機會,再三對趙云是殷切叮嚀,趙云非常感動,對劉備說:“終不背德也。”。就因為這么一句承諾,趙云此后的一生就跟定了劉備,實在是難能可貴。

等到劉備投奔袁紹后,趙云前去鄴城找他,這一找,找出了趙云非常出彩的一件事來,很奇怪的是,這事三國演義中并沒有記載,后人也很少提到,不知道為什么。

劉備得到趙云,是大喜過望,甚至與趙云同床眠臥,并且交給了趙云一項秘密使命,讓他秘密招募士兵,趙云不負所托招得數(shù)百人,這事從頭到尾都在袁紹的眼皮子底下進行,居然沒有讓袁紹和手下的文臣武將有任何的察覺。用現(xiàn)代的話說,根本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間諜,屬于三國時代的邦德。后來劉備正是帶著這數(shù)百人的隊伍投奔了劉表,趙云也正式開始從征于劉備。

趙云跟隨劉備的初期,并沒有得到重用,一直擔當劉備的侍衛(wèi)長的角色,他的時來運轉(zhuǎn),應(yīng)該感謝曹操的南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取荊州,劉備敗逃,在當陽長坂(今湖北東陽東部)被曹操追上,兩軍展開決戰(zhàn),結(jié)果劉備大敗,棄妻小南逃,不見了趙云,人言:“趙云已北走”,劉備用手指著那人大罵:“子龍不棄我走也”(《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沒有過多久,趙云果然保護著甘夫人和阿斗回來了,劉備無限感激,眾人則無限感愧。這以后,趙云升任牙門將軍。

那么,趙云究竟是怎么保護劉備的家小的呢?當然沒有《三國演義》中的那么夸張,而《三國志》和《資治通鑒》記載得有并不詳細,這兩年我努力地尋找了一些歷史資料,大致情況是這樣的:趙云與劉備失散后,身邊僅有五十多名士兵,其后陸續(xù)陣亡,逃跑,,身邊居然已無一人,趙云抄人煙稀少之地而走,偏偏又遇到了當時的河北名將晏明、晏亮(這兩人還真是名將,在當時的名氣比張頜大多了)率領(lǐng)的四五百士兵,趙云知道不能久戰(zhàn),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這兩兄弟,這一下,把幾百個士兵嚇壞了,四散而逃,趙云于是得脫。以一人之力,敗軍之勢而退數(shù)百之得勝之兵,實屬罕見。

長坂護主的行動,迅速確立了趙云在劉備集團中穩(wěn)固的地位,等到劉備平定四郡,趙云被提拔為偏將軍,領(lǐng)桂陽太守,開始執(zhí)掌軍權(quán)。這其中就有了《三國演義》中說的“趙云拒婚”的故事,這故事與史料記載完全吻合,我就不多說了。

趙云拒婚,完全是大義為公,毫無私心,其實在這之前,趙云還有個有些類似的故事,《三國演義》中也沒有記錄。

劉備與夏侯惇在博望交戰(zhàn)的時候,趙云生擒夏侯蘭,那么夏侯蘭和趙云是什么關(guān)系呢?夏侯蘭和趙云是一個鄉(xiāng)里的人,并且從小就是好朋友,趙云知道夏侯蘭這個人精通法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因而趙云既沒有放他,也沒有殺他,而是直接將夏侯蘭推薦給了劉備,劉備得到夏侯蘭,果然非常開心,立刻任命夏侯蘭為“軍正”。趙云這種舉薦人才的不避諱,處事謹慎、思慮周祥之處,是相當值得稱贊的。 最后說一句我愛趙云!!!
5#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41:18 | 只看該作者
1流武將?其實批趙也容易,只要抓住他什么也不是,不夠重量級,就可萬事大吉了。趙壽命很長,傳記卻很短,一生中沒做過什么影響時局的大事,別說指揮大軍團作戰(zhàn),小規(guī)模戰(zhàn)役中發(fā)揮主動都沒有過,唯一一次箕谷退兵算露了回臉,無奈還有個鄧芝搶了一半功勞。歷史上的趙云只是個普普通通的武將,因資格老對劉備又忠心才封了個雜號將軍,若說在蜀還能矬子里撥將軍的話,放倒魏或吳根本不值得一提。陳壽稱關(guān)羽張飛為大將,只將趙云評價灌嬰、滕公一類的人物,蜀臣楊戲所作"漢季輔臣贊"一文中只把他和楊叔至并列。網(wǎng)上流行戲稱趙云為"禁衛(wèi)大隊長",因他開始當劉備的"主騎",后來又執(zhí)掌"內(nèi)事",可見他的能力與地位如何了。

  2、德才兼?zhèn)洌康驴梢悦銖娬劦蒙希切〉露谴蟮隆^o田宅是全節(jié),辭婚是保身。不體恤士卒的張飛還曾有過義釋嚴顏、舉賢薦能之舉,而趙云之德卻只限于保全自己的名節(jié)操守上,不過恪盡職守,處事謹慎而已,是明哲保身之德而非治國立世之德。至于才那就更談不上了。從來沒有擔當大任,他的才體現(xiàn)在哪里?不過謹小慎微,總為首長的安危牽腸掛肚罷了!

  3智勇雙全?勇一點不錯,但不過只是匹夫之勇。至于智,他何曾對蜀的戰(zhàn)略規(guī)劃提出有價值的建議。只有一次,諫劉備伐吳時說了幾句話"國賊是曹操,非孫權(quán)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中斃,子丕篡盜,當國眾心,早圖關(guān)中,居河謂上流以討兇逆,關(guān)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yīng)置魏先與吳戰(zhàn),兵勢交,不得率解也。"諫得就非常不聰明:劉備這么一個大政治家,和趙云不是一個檔次的人,他知道而荊州的地理位置又何等重要,也知道"居河謂上流以討兇逆"談何容易,對此劉備生前未敢嘗試,諸葛亮到死都沒實現(xiàn)這個目標。擺出"居河謂上流以討兇逆"只能起到反作用。如果真想勸劉備放棄伐吳,不如跟他講利害關(guān)系,告訴他進易退難,一旦兵敗的后果不堪設(shè)想,而趙云卻用自己明顯拙劣而外行的戰(zhàn)略分析,豈能勸住這方面比他高明多得多的劉備?可見他智略不足,此次勸諫更是有心無力。

  4身無敗績?其實在三國志中,如果想找正式記載中沒有敗績的將領(lǐng),(如不算統(tǒng)帥失誤在內(nèi),)我隨便翻了翻書,發(fā)現(xiàn)武將列傳百分之八十都無敗績,而且越是"虎士"型越?jīng)]有參與決策的就越?jīng)]有敗績。所以這種所謂的身無敗績根本說明不了任何問題。

  5外表問題。雖說談?wù)摴湃说耐獗砗軣o聊,可正是因為演義里把趙大隊長寫成作風正派的帥哥,廣大婦女兒童才迷信他的,所以有必要把問題說清楚。史籍只說他"姿顏雄偉"并不能說明是三只眼還是四只眼,劉備既然讓他掌"內(nèi)事",應(yīng)該是看著放心的,再加上他性情又"嚴重",又長期負責首長的安全保衛(wèi)工作,想來應(yīng)該是個面部肌肉緊張的人。

  6長坡坂救斗。有人據(jù)此說趙云是蜀第一功臣,因為"沒有趙云就沒有后主"。如果用這種邏輯推算的話,那甘夫人才是蜀國第一功臣,沒有她后主根本生不出來。呵呵,還有人分析未必后主是趙大隊長從亂軍中救出來的,也許只是從路邊撿來的,無法考證,不多說了。

  總是,歷史上的趙云和演義里的趙云相差太遠!實不值得某些人如此頂禮膜拜!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43:36 | 只看該作者
不要過分貶低歷史上的趙云


  趙云,三國里人氣最旺的人物之一,也是很多人心目中最喜歡的三國英雄。這主要是因為在《三國演義》中,趙云智勇雙全,德才兼?zhèn)洌瑤缀跏且粋完美的代表。但由于在《三國志》等史書記載中,趙云的戰(zhàn)績比較少,尤其是缺乏統(tǒng)率大軍、獨鎮(zhèn)一方的表現(xiàn),人們對歷史上趙云為將的真實能力產(chǎn)生了質(zhì)疑。加上演義描寫和民間流傳里趙云的聲譽和威名太盛,導致不少人產(chǎn)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成了堅定的貶趙派,對歷史上的趙云嗤之以鼻。
  看了大量關(guān)于趙云的激烈爭論的文章,自己也認真閱讀了《三國志》后,我漸漸修正了原先趙云在自己心目中的定位,接受了“趙云在三國歷史上算不得頂尖將領(lǐng)”的觀點。但對于那些過分貶低趙云、甚至斥其為平庸的觀點,我至今無法認同。下面談?wù)勎覀人的一些看法,歡迎高手們指正。
  一、關(guān)于《三國志》
  《三國志》,一般認為作者是陳壽(233~297年,原蜀國人,仕蜀時為散騎黃門侍郎,入晉后曾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于吳亡(280年)后開始撰寫的。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史應(yīng)為他依據(jù)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由陳壽自采資料。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原是各自為書,直到北宋才合而為一,改稱《三國志》。
  裴松之(372~451年),南朝劉宋初官中書侍郎,奉命作《三國志注》(史稱《裴注》),元嘉六年(429年)奏上。他在《上三國志注表》中說,陳壽的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但又指出它“失在于略,時有所脫漏”。裴注搜羅廣博,引書首尾完整,不加剪裁割裂。所引用的書達一百四十余種,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今天已經(jīng)亡佚的。對于三國時代歷史的研究,《裴注》的重要性不下于陳壽本書。
  雖然史書是我們了解歷史的最佳依據(jù),較之演義,其可信度絕對要權(quán)威得多,但史書并不完全等于史實。因為史書也是人寫的,是人寫的,就會受作者所采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的影響,也必然要受作者個人情感以及當時所處環(huán)境(尤其是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這也是為什么對同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不同的史書不乏記載不一致、甚至相悖的原因。
  《三國志》中的魏書和吳書,以當時已經(jīng)傳世的兩國原有史書為基本材料,也就是說這兩國的史書應(yīng)該是在魏國、吳國未滅之時寫成并存世的。當朝統(tǒng)治下所作的當朝史書,很難避免為本國諱惡揚善、為他國諱善揚惡的現(xiàn)象,其完整性和客觀性多少是要打個折扣的。
  《三國志》成書于晉,因此必然要為晉朝統(tǒng)治者――司馬氏諱惡揚善。比如魏甘露五年,年輕的魏主(高貴鄉(xiāng)公)曹髦不甘為傀儡,率數(shù)百侍從欲攻司馬昭,被弒。《漢晉春秋》等史書對此事都有詳細記載(1)。但在《三國志·魏書四·三少帝紀》中卻只有區(qū)區(qū)的十二個字:【五月己丑,高貴鄉(xiāng)公卒,年二十。】曹髦之死的背景、過程都完全隱去了。
  雖然魏、晉實際上都是由權(quán)臣篡位而立國,但在形式上,它們都是禪讓的產(chǎn)物――魏受漢禪讓,晉又受魏禪讓(2),是正當?shù)某妗R虼恕度龂尽芬晕簽檎y(tǒng),魏國君主的傳記稱為“紀”,而蜀、吳兩國君主的傳記則稱為“傳”;因此也存在相應(yīng)的諱惡揚善的問題。比如赤壁之戰(zhàn),是奠定鼎足三分局面的關(guān)鍵戰(zhàn)役,在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資治通鑒》等史書對此亦有詳細記載(3)。但《三國志·武帝紀》對曹操此次慘敗的大戰(zhàn)是這樣記載的:【公至赤壁,與備戰(zhàn),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雖然如此,但魏書、吳書畢竟是以當時已傳世的兩國史書為基本依據(jù),因此其材料相對還算比較完整而切合史實的。而蜀國則沒有現(xiàn)成史書,完全是由陳壽自采資料撰寫。因此,在魏、蜀、吳三書中,蜀書最簡略、也最語焉不詳。蜀書的不完整性以及與史實的偏離度,應(yīng)該是三書之中最大的。
  二、關(guān)于《三國志》里的趙云
  《三國志·趙云傳》十分簡短,即使加上裴松之注所引的《云別傳》等史料,整體上仍然很簡短,戰(zhàn)績記載很少。很多人以此為依據(jù),對歷史上的趙云給予了質(zhì)疑和否定,認為他只是一個平庸的將領(lǐng)。對此,我持異議。
  1、關(guān)于趙云只是一個保鏢。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網(wǎng)友“天變雨紋”曾寫過一篇很好的文章,里面否定了這種說法,已經(jīng)分析得很透徹了。不能因為趙云早期做過劉備的主騎,長阪時又救過甘夫人和后主,就斷言他的身份是保鏢。象典韋和許褚,《三國志》里都是明明白白點明了他們是曹操“中軍宿衛(wèi)”、主要職責是護衛(wèi)主公的。倘若趙云的身份和他們一樣,《三國志》里不會不點出來。另外,【先主入蜀,云留荊州】,劉備統(tǒng)兵入川,而趙云卻留在荊州,他不是保鏢就已經(jīng)很清楚了。至于【亮率云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至江州,分遣云從外水上江陽,與亮會于成都】、【亮令云與鄧芝往拒,而身攻祁山】,明顯是一員統(tǒng)兵的將領(lǐng),典韋和許褚都沒有過這樣的統(tǒng)兵經(jīng)歷。
  2、關(guān)于趙云的戰(zhàn)績記載。
  在《三國志》里,趙云的戰(zhàn)績記載確實很少。但是,正如我前面說過的,蜀國原本無史,也就是說原始的史料記載缺失,完全是靠陳壽去采集的;加上陳壽奉魏為正統(tǒng),因此蜀書是三國里最簡略、也最語焉不詳?shù)囊粫2粌H僅是趙云,象關(guān)羽、張飛這樣公認的名將,在《三國志》的記載里都是很簡略的。關(guān)羽除了白馬刺顏良以及襄樊之戰(zhàn)外,并無其他戰(zhàn)績記載;張飛除了長阪據(jù)水斷橋、與諸葛亮入川、巴西敗張郃以外,也缺乏其他的記載。這兩個人的戰(zhàn)績記載,比起魏五子良將、曹、夏侯等人遠遠不及,但陳壽對他們的評價卻是:【關(guān)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可見,《三國志》里對蜀將的戰(zhàn)績記載都很少,有其客觀的原因,并不僅僅只是趙云一人,也不足以成為否定趙云的理由。
  3、關(guān)于趙云的謚號。
  趙云死后,追謚“順平侯”。有人覺得“順”、“平”二字均和驍勇善戰(zhàn)掛不上號,因此把這也當作趙云能力和功績平庸的一個證據(jù)。但是,謚號只是一個尊榮稱號,不是非要使用“勇”、“猛”、“壯”這樣的詞的。比如:夏侯惇和曹仁均謚“忠侯”,夏侯淵和樂進均謚“愍侯”,曹洪謚“恭侯”,張飛謚“桓侯”,這些名將的謚號又能說明什么?
  4、關(guān)于陳壽對趙云的評價。
  陳壽評曰:【黃忠、趙云強摯壯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歟?】
  看到“爪牙”一詞,很多人把這個評語也當作貶低趙云的依據(jù),其實是完全誤解了作者的本意。
  陳壽將黃忠和趙云并論,喻為“爪牙”,比作“灌、滕”。
  (1)、強摯壯猛:是強壯勇猛的意思,黃忠和趙云都是猛將,這個應(yīng)該沒什么異議了。
  (2)、爪牙:這是猛獸最具殺傷力的兩件武器,如果沒有了爪和牙,猛獸就成為廢物了。所以,“爪牙”一詞在這里顯然是褒義詞,形容黃忠和趙云是蜀漢集團里最驍勇的將領(lǐng)之一。
  同樣曾被喻為“爪牙”的,還有曾以七千人大破東吳十萬眾的曹魏名將張遼和李典。《三國志·張遼傳》:【六年,(文)帝追念遼、典在合肥之功,詔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guān)內(nèi)侯。”】
  張遼在魏五子良將傳中位列第一,戰(zhàn)功赫赫,深受曹操父子器重喜愛,恩遇極隆(4),被不少人視為三國第一名將。張遼死后,曹丕“為流涕”,后來又追念他和李典之功,下詔表彰,以“爪牙”稱之。“爪牙”怎么也不會是一個貶義詞吧?!
  3、灌、滕:即漢朝開國名將灌嬰、滕公夏侯嬰。灌嬰年紀雖輕,但沖鋒陷陣,作戰(zhàn)英勇――【疾斗】、【戰(zhàn)疾力】、【疾戰(zhàn)】、【灌嬰雖少,然數(shù)力戰(zhàn)】,為劉邦騎兵統(tǒng)帥,曾率兵窮追項羽,破之,迫使項羽自殺,掃平了劉邦稱霸的最大障礙。夏侯嬰(即夏侯惇之祖)統(tǒng)領(lǐng)兵車部隊快速攻擊,作戰(zhàn)勇猛――【以兵車趣攻戰(zhàn)疾】。其戰(zhàn)車部隊雖然攻堅不如步兵,卻可橫掃千里,長驅(qū)直入,為劉邦迅速入關(guān)、攻破咸陽立下大功。在劉邦開拓帝業(yè),以及稱帝后平定諸王叛亂的崢嶸歲月里,此二人均歷戰(zhàn)無數(shù),戰(zhàn)功赫赫,封賜極隆,俱為當之無愧的一代名將(5)。陳壽將黃忠、趙云比作此二人,是一種很高的贊譽。只要看看《史記》里灌嬰和夏侯嬰的傳記,就很清楚了;而“趙云只是一名平庸將領(lǐng)”的論點,也就不攻自破。
  三、總結(jié)
  雖然《三國志》里關(guān)于趙云的戰(zhàn)績記載很少,但蜀書與魏書、吳書不同,本身就缺少原始的歷史資料;加上陳壽著《三國志》以魏為正統(tǒng),整部蜀書都相當簡略,對關(guān)、張、馬、黃、趙的戰(zhàn)績記載都很少,因此不能憑此而否定趙云。陳壽將這五個人同列一傳,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至于陳壽最終的評價,顯然是對趙云的高度贊譽而非貶低。因此,趙云在歷史上的能力雖然不能與演義中那樣相提并論,但肯定是一名驍勇善戰(zhàn)的出色將領(lǐng),絕非象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平庸。
  另外,趙云忠、義、仁、謙,在人品上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他“勸劉備將成都田宅歸還百姓”、“力諫劉備伐吳”,都是戰(zhàn)略層面上的眼光,是具備政治智慧的人物,在見識上比一般謀士還要強,這對于一名武將而言是很不簡單的。
注:
  (1)、《漢晉春秋》:帝見威權(quán)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jīng)、散騎常侍王業(yè),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jīng)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quán)在其門,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為之致死,不顧逆順之理,非一日也。且宿衛(wèi)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資用,而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帝乃出懷中版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懼?況不必死邪!”於是入白太后,沈、業(yè)奔走告文王,文王為之備。帝遂帥僮仆數(shù)百,鼓譟而出。文王弟屯騎校尉伷入,遇帝於東止車門,左右呵之,伷眾奔走。中護軍賈充又逆帝戰(zhàn)於南闕下,帝自用劍。眾欲退,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畜養(yǎng)汝等,正謂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前刺帝,刃出於背。文王聞,大驚,自投于地曰:“天下其謂我何!”太傅孚奔往,枕帝股而哭,哀甚,曰:“殺陛下者,臣之罪也。”臣松之以為習鑿齒書,雖最后出,然述此事差有次第。故先載習語,以其馀所言微異者次其后。世語曰:王沈、王業(yè)馳告文王,尚書王經(jīng)以正直不出,因沈、業(yè)申意。晉諸公贊曰:沈、業(yè)將出,呼王經(jīng)。經(jīng)不從,曰:“吾子行矣!”干寶晉紀曰:成濟問賈充曰:“事急矣。若之何?”充曰:“公畜養(yǎng)汝等,為今日之事也。夫何疑!”濟曰:“然。”乃抽戈犯蹕。魏氏春秋曰:戊子夜,帝自將冗從仆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下陵云臺,鎧仗授兵,欲因際會,自出討文王。會雨,有司奏卻日,遂見王經(jīng)等出黃素詔於懷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今日便當決行此事。”入白太后,遂拔劍升輦,帥殿中宿衛(wèi)蒼頭官僮擊戰(zhàn)鼓,出云龍門。賈充自外而入,帝師潰散,猶稱天子,手劍奮擊,眾莫敢逼。充帥厲將士,騎督成倅弟成濟以矛進,帝崩于師。時暴雨雷霆,晦冥。魏末傳曰:賈充呼帳下督成濟謂曰:“司馬家事若敗,汝等豈復(fù)有種乎?何不出擊!”倅兄弟二人乃帥帳下人出,顧曰:“當殺邪?執(zhí)邪?”充曰:“殺之。”兵交,帝曰:“放仗!”大將軍士皆放仗。濟兄弟因前刺帝,帝倒車下。
  (2)、《三國志·文帝紀》:漢帝以眾望在魏,乃…禪位。
  《三國志·三少帝紀》:十二月壬戌…禪位于晉嗣王,如漢魏故事。
  (3)、《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七》:(周瑜)進,與操遇于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zhàn),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yù)備走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馀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馀,同時發(fā)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zhí)欤笋R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后,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操引軍從華容道步走,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劉備、周瑜水陸并進,追操至南郡。時操軍兼以饑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沖將軍樂進守襄陽,引軍北還。
  (4)、《三國志.張遼傳》:
  戰(zhàn)功:【袁紹破,(曹操)別遣(張)遼定魯國諸縣。】、【太祖還許,使遼與樂進拔陰安,徙其民河南。】、【復(fù)從攻鄴,鄴破,遼別徇趙國、常山,招降緣山諸賊及黑山孫輕等。】、【從攻袁譚,譚破,別將徇海濱,破遼東賊柳毅等】、【復(fù)別擊荊州,定江夏諸縣。】、【陳蘭、梅成...叛,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既征孫權(quán)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余人屯合肥...俄而權(quán)率十萬眾圍合肥...權(quán)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權(quán)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fù)獲權(quán)。】【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權(quán)甚憚焉,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是歲遼與諸將破權(quán)將呂范。】
  器重寵幸:【還鄴,太祖自出迎遼,引共載,以遼為蕩寇將軍。】、【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增邑,假節(jié)。】、【文帝即王位,轉(zhuǎn)前將軍。分封兄汛及一子列侯。孫權(quán)復(fù)叛,遣遼還屯臺肥,進遼爵都鄉(xiāng)侯。給遼母輿車,及兵馬送遼家詣屯,敕遼母至,導從出迎。】、【文帝踐阼,封晉陽侯,增邑千戶,并前二十六百戶。】、【遼...得疾。帝遣侍中劉曄將太醫(yī)視疾...帝迎遼就行在所,車駕親臨,執(zhí)其手,賜以御衣,太官日送御食。】【遼病篤,遂薨于江都。帝為流涕。】【謚曰剛侯。子虎嗣。其分遼、典邑各百戶,賜一子爵關(guān)內(nèi)侯。”】
  (5)、《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夏侯嬰:
  雖然夏侯嬰的一大功績是曾在兵敗危難之時救護幼主――劉邦戰(zhàn)項羽潰敗,為了自己逃命,幾次三番要扔掉自己兩個孩子,每次都被夏侯嬰拉上車子(劉邦為此氣得多次要殺他),使他們免于一死。【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劉邦子,后來的孝惠帝)、魯元(劉邦女,后來的魯元公主),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后,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余,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于豐】。這一點和趙云相似,又長期只是擔任太仆(掌管車馬)這樣的官職,且單獨統(tǒng)率大軍作戰(zhàn)的戰(zhàn)例很少,但夏侯嬰絕不是一個保鏢,而是南征北戰(zhàn)、功勛卓著的將領(lǐng)。
  【從攻胡陵,與蕭何降胡陵;從擊秦軍碭東,攻濟陽,下戶牖,破李由軍雍丘下;從擊章邯軍東阿、濮陽下,破之;從擊趙賁軍開封,楊熊軍曲遇。嬰從捕虜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匱。因復(fù)常奉車從擊秦軍雒陽東,從攻南陽,戰(zhàn)于藍田、芷陽,至霸上。沛公為漢王,賜嬰爵列侯,號昭平侯。
  漢王既至滎陽,收散兵,復(fù)振,賜嬰食祈陽。復(fù)常奉車從擊項籍,追至陳,卒定楚,至魯,益食茲氏。
  漢王立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嬰以太仆從擊荼。明年,從至陳,取楚王信。更食汝陰,剖符世世勿絕。以太仆從擊代,至武泉、云中,益食千戶。因從擊韓信軍胡騎晉陽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為胡所圍,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遺閼氏,冒頓開圍一角。高帝出欲馳,嬰固徐行,弩皆持滿外向,卒得脫。益食嬰細陽千戶。復(fù)以太仆從擊胡騎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擊胡騎平城南,三陷陳,功為多,賜所奪邑五百戶。以太仆擊陳豨、黥布軍,陷陳卻敵,益食千戶,定食汝陰六千九百戶,除前所食。】
  灌嬰:
  灌嬰不僅隨在劉邦、韓信麾下征戰(zhàn)四方,而且常常被派遣獨自統(tǒng)兵,戰(zhàn)功赫赫,官至丞相。
  【從擊破東郡尉于成武及秦軍于杠里。從攻秦軍亳南、開封、曲遇。從攻陽武以西至雒陽,破秦軍尸北,北絕河津,南破南陽守陽城東,遂定南陽郡。西入武關(guān),戰(zhàn)于藍田,疾力,至霸上,賜爵執(zhí)珪,號昌文君。
  從還定三秦,下櫟陽,降塞王。從東出臨晉關(guān),擊降殷王,定其地。擊項羽將龍且,魏相項他軍定陶南,疾戰(zhàn),破之。賜嬰爵列侯,號昌文侯,食杜平鄉(xiāng)。
  王武、魏公申徒反,從擊破之。攻下黃,西收兵,軍于滎陽。楚騎來眾,漢王乃擇軍中可為騎將者…灌嬰雖少,然數(shù)力戰(zhàn),乃拜灌嬰為中大夫…將郎中騎兵擊楚騎于滎陽東,大破之。受詔別擊楚軍后,絕其餉道,起陽武至襄邑。擊項羽之將項冠于魯下,破之。擊破柘公王武。擊王武別將桓嬰白馬下,破之。還至敖倉,嬰遷為御史大夫。
  三年…受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于歷下。降下臨菑,得其守相田光。追齊相田橫至嬴、博,破其騎。攻下嬴、博,破齊將田吸于千乘。東從韓信攻龍且、留公旋于高密,卒斬龍且,生得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將十人,身生得亞將周蘭。
  齊地已定,韓信…使嬰別將擊楚將公杲于魯北,破之。轉(zhuǎn)南,破薛郡長。攻陽,前至下相以東南僮、取慮、徐。度淮,盡降其城邑,至廣陵。度淮北,擊破項聲、郯公下邳,斬薛公,下下邳,擊破楚騎于平陽,遂降彭城,虜柱國項佗,降留、薛、沛、酂、蕭、相。攻苦、譙,復(fù)得亞將周蘭。從擊項籍軍于陳下,破之。賜益食邑二千五百戶。
  項籍敗垓下去也,受詔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降左右司馬各一人,卒萬二千人,盡得其軍將吏。下東城、歷陽。渡江,破吳郡長吳下,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還定淮北,凡五十二縣。
  漢王立為皇帝,賜益嬰三千戶。其秋,從擊破燕王臧荼。明年,從至陳,取楚王信。還,剖符,世世勿絕,食潁陰二千五百戶,號曰潁陰侯。
  從擊反韓王信于代,至馬邑,受詔別降樓煩以北六縣,斬代左相,破胡騎于武泉北。復(fù)從擊韓信胡騎晉陽下,所將卒斬胡白題將一人。受詔并將燕、趙、齊、梁、楚車騎,擊破胡騎于硰石。
  從擊陳豨,受詔別攻豨丞相侯敞軍曲逆下,破之。降曲逆,盧奴、上曲陽、安國、安平。攻下東垣。
  黥布反,攻布別將于相,破之。又進擊破布上柱國軍及大司馬軍。又進破布別將肥誅。追北至淮上。益食二千五百戶。布已破,高帝歸,定令嬰食潁陰五千戶,除前所食邑。】
7#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44:46 | 只看該作者
從昨天開始,劉德華、MAGGIE Q、洪金寶等主演的古裝動作片《見龍卸甲》在京各大影院上映,電影描述了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趙云的奮斗史。劉德華扮演的趙云英俊有責任感,足以讓觀眾們欽佩慨嘆。不過歷史上的趙云究竟有沒有結(jié)婚?會不會在戰(zhàn)場上和曹操的孫女相遇?趙云是否在最后一戰(zhàn)中陣亡?電影中的描述和《三國志》里的真實史實還是有一定差距,但趙云被《見龍卸甲》戲說了是沒的商量的。

  趙云結(jié)婚了嗎?

  電影常州老家有妻子

  劉德華扮演的趙云在打了勝仗、功成名就后回到老家常州,在眾位鄉(xiāng)親的祝賀中,首次見到了“妻子”姜宏波扮演的“軟兒”。趙云對“軟兒”說,“等我助主公統(tǒng)一天下,就可以回來找你。”結(jié)果直到他戰(zhàn)死沙場,也沒能再次回到妻子身邊。

  這個“軟兒”之后就一直沒有戲份,只在趙云的回憶中出現(xiàn)了幾個鏡頭。

  歷史拒絕敗將獻美色

  而在《三國志》中,對趙云的描摹并不是很多,只知道他“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對其是否婚配并未提及,倒是有一段小故事說趙云平定桂陽后任太守,原太守趙范之寡嫂有天資之色,范欲將寡嫂配趙云。趙云認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理由之一是:“天下女不少。”看來趙云在擇偶方面眼光很高。

  不過歷史中雖然沒有對趙云的妻子施舍筆墨,但他肯定是結(jié)婚了,因為趙云死后,他的兩個兒子趙統(tǒng)和趙廣分別被封了官職,古代人不結(jié)婚,何來子嗣?

  曹操孫女大戰(zhàn)趙云?

  電影敗于曹操孫女之手

  趙云在長坂坡中的英勇表現(xiàn)給曹操孫女曹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曹嬰繼承了祖父的夢想,帶著10萬大軍欲生擒趙云。此時已經(jīng)80多歲的趙云遭遇了這個既漂亮劍術(shù)也很高超的女英雄。電影結(jié)尾處曹嬰的一段琵琶彈得驚心動魄,劉德華扮演的趙云和MAGGIE Q扮演的曹嬰從馬上打到馬下,過程極為精彩,最終結(jié)局趙云似乎是為國捐軀,敗在了這個女人手里。

  歷史無法考證曹操孫女

  《三國志》中沒有說明趙云的出生日期,根據(jù)他15歲參加黃巾起義,也就是公元184年,從這一點判斷,他應(yīng)該出生在169年左右,而曹操則生于公元155年。也就是說,趙云比曹操小十幾歲,趙云死于公元229年,大約是60歲左右,而不是電影或者《三國演義》中暗示的七八十歲那么老。

  在中國古代,女子不被記錄進家譜,因此曹操有沒有這么個美貌與智慧并具的孫女,實在是無從考證。不過按照古代的封建程度,讓一個女子來領(lǐng)兵出征,實在是有失尊嚴,哪怕是曹操的親孫女也難以堵住悠悠眾口。

  電影中設(shè)置這個角色,無疑是為文藝故事寫上浪漫的一筆,就像《三國演義》中將趙云寫成古今天下第一美男子一樣。

  趙云死在戰(zhàn)場?

  電影戰(zhàn)死沙場馬革裹尸

  五虎大將的關(guān)、張、馬、黃都先后辭世,兩鬢斑白的諸葛亮再一次策動殲滅曹魏大計,不服老的趙云堅持要做先鋒大將。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讓趙云誘敵,趙云的命運和《集結(jié)號》中的谷子地差不多,最終戰(zhàn)死沙場,馬革裹尸。

  歷史年邁北伐病逝成都

  歷史上趙云死得可沒有這么壯烈,雖然關(guān)羽、張飛都是死在戰(zhàn)場上,而趙云卻是在公元227年還跟著諸葛亮北伐。當時已經(jīng)年邁的趙云為掩護蜀軍主力攻祁山,領(lǐng)少量軍士為疑兵于箕谷牽制曹魏主力大軍,雖因兵力懸殊過大而失利,仍能聚眾固守,親自斷后,使軍隊安全撤退。公元229年,趙云病逝,據(jù)說死于成都。蜀國追謚趙云為順平侯。
8#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47:54 | 只看該作者
1 呂布:看過很多三國迷的武將排行榜,基本上都將呂布列在第一位,偶爾也有標新立異者試圖將呂布列在別人之后,也只是貽笑大方罷了。
先看看幾個站例:羅貫中版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zhàn)呂布“...看看趕上公孫瓚,布舉畫戟望后心便刺。旁邊一將,圓睜環(huán)眼,倒豎虎須,挺丈八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zhàn)張飛。飛抖搜神威,酣戰(zhàn)呂布。八路諸侯見張飛漸漸槍法散亂,呂布越添精神。張飛性起,大喊一聲。云長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又戰(zhàn)到三十合,兩員將戰(zhàn)不倒呂布。能夠數(shù)十合使張飛關(guān)羽張飛雙戰(zhàn)呂布30回合不分勝負,劉玄德看了,心中暗想:“我不下手,更待何時!”掣雙股劍,驟黃驃馬,刺斜里去砍...”書中沒有寫張飛到底戰(zhàn)呂布多少回合(不象毛版三國中稱張飛斗呂布五十合不分勝負),估計也就數(shù)十合。數(shù)十合敗張飛,30合平張飛關(guān)羽聯(lián)手,這是最能表明呂布武力的一節(jié)了
另外戰(zhàn)例,呂布獨戰(zhàn)典韋許褚夏侯敦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其結(jié)果也只是“呂布遮攔不住,撥馬回城”,終究能全身而退。
“人中呂布”絕非浪得虛名
2 馬超:羅版三國馬超在身負血海深仇的情況下首戰(zhàn)3合敗張邰(毛版20合)
3 趙云:長坂坡趙云體力疲乏的情況下戰(zhàn)張合羅版三國10數(shù)合張頜氣力不加撥馬回走(毛版30合敗張邰)
4 顏良:20合完敗徐晃,武力明顯在許褚之上,真不知道前人是怎樣排名的,總是不排顏良
5 關(guān)羽:羅版三國關(guān)羽20合未能拿下紀靈,且紀靈退走時并不狼狽(毛本30合,且紀靈大叫“少歇”) ,雖說關(guān)羽顧及大局,不愿殺紀靈,但是關(guān)羽沒有足夠的武力將他只敗不傷
羅版三國關(guān)羽一合斬了華雄,沒有人知道是怎樣殺的,因此這一點雖不足以說明華雄武力很低,但可以作為關(guān)羽武力很高的理由
關(guān)羽在戰(zhàn)場上殺了顏良文丑是不爭的事實,卻并不能由此斷定關(guān)羽武力一定高于顏良
羅版三國關(guān)羽與夏侯敦戰(zhàn)了40合不分
6 張飛:羅版三國中張飛一戰(zhàn)呂布是明顯的失敗,但第二次百合單挑呂布時,雖呂布不愿得罪劉備而不會下殺手,雖張飛占下風,但終究呂布沒有戰(zhàn)敗張飛
羅版三國張飛第二次單挑張頜時,先四五十合,后張頜一直死戰(zhàn)到百十余合,這樣看來,張飛武力比馬超趙云要低了
張飛一戰(zhàn)馬超,雖100合不分勝負,但劉備“恐張飛有失,急鳴金收軍”,說明占下風,另外看看原文“...玄德急止之曰:‘且休出戰(zhàn)。先當避其銳氣。’關(guān)下馬超單搦張飛出馬,關(guān)上張飛恨不得平吞馬超,三五番皆被玄德當住。看看午后,玄德望見馬超陣上人馬皆倦...”劉備是先避其銳氣再趁馬超陣上人馬皆倦而出兵,或許當時馬超中飯都沒吃
當劉備與袁術(shù)已經(jīng)徹底成仇,張飛十數(shù)合殺袁術(shù)的大將紀靈
7 典韋:曹操戰(zhàn)呂布時,羅貫中并沒有安排典韋單挑,而是讓許褚斗二十合,然后典韋等一起幫忙,如果典韋真的像傳統(tǒng)排名的一呂二馬三典韋那么厲害(據(jù)說一呂二趙三典韋是毛潤之先生修改出來的),哪么典韋足夠單挑呂布了,但羅貫中先生并沒有這樣安排,而只是派典韋和呂布的幾位手下打了幾場
另外典韋戰(zhàn)許褚?guī)装倩睾喜环謩儇撌钦嬲饬x上的平手,說明兩人武力的確相近,鑒于許褚曾經(jīng)被徐晃50合戰(zhàn)平,故典韋列于之前了
8 許褚:在許褚與呂布斗20合后,曹操說了句耐人尋味的話:“呂布非一人可勝。”然后就派五將加入群毆呂布。整部前三國,除呂布之外,再無一人能令曹操如此之忌憚,即使是后來的馬超于潼關(guān)前連敗曹營于禁/張合兩員名將,曹操也未指揮群毆,(以致后來的李通被馬超挑于馬下) 。可見,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曹操是不愿指揮打群架的。由此可見,曹操的那句話實在是給許褚在眾將面前留足了面子;那句話其實需要改一個字:“呂布非一人可敵”
戰(zhàn)馬超“...斗了一百余合,勝負不分。馬匹困乏,各回軍中,換了馬匹,又出陣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勝負。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了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zhàn)。兩軍大駭。兩個又斗到三十余合,褚奮威舉刀便砍馬超。超閃過,一槍望褚心窩刺來。褚將槍挾住棄刀。兩個在馬上奪槍。許諸力大,一聲響,拗斷槍桿,各拿半節(jié)在馬上亂打。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龐德、馬岱見操將齊出,麾兩翼鐵騎,橫沖直撞,混殺將來,操兵大亂。 許褚臂中兩箭...”。有人稱許褚折斷了馬超的槍,說明許褚占上風,其實不然,許褚拗斷馬超槍桿后,各拿半節(jié)在馬上亂打。再打下去許褚光著膀子,沒有保護,明顯吃虧,勝負也是不遠的事情了,這一點連曹操都看出來了,于是“操恐褚有失,遂令夏侯淵、曹洪兩將齊出夾攻。”

戰(zhàn)徐晃50合不分,要知道徐晃只有20合就完敗給顏良
9 文丑:十余合戰(zhàn)敗公孫瓚(呂布曾數(shù)合擊敗公孫瓚,文丑戰(zhàn)斗力還是比呂布低一些),說明文丑武力比呂布也差不了多少
和少年趙云戰(zhàn)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羅版文丑與徐晃30余合戰(zhàn)平后徐晃從容退走,說明文丑武力低于顏良。(毛本是沒打多長時間,徐晃見文丑身后軍馬齊到料敵不過而走)
10龐德:戰(zhàn)關(guān)羽百余合,魏軍恐龐德有失,急令鳴金收軍。關(guān)平恐父年老,亦急鳴金。“急令鳴金收軍”說明龐德戰(zhàn)關(guān)羽或許占了下風
戰(zhàn)關(guān)平30合不分,兩家各歇,說明30合內(nèi)龐德并沒有占優(yōu)勢
11黃忠:戰(zhàn)關(guān)羽100合不分勝負,但占下風(“恐有失”)
戰(zhàn)李嚴四五十不分勝負
12孫策:
13太史慈:與孫策戰(zhàn)了幾百合不分勝負,兩人武力基本相近,也沒法從其它戰(zhàn)例判斷誰更強
14曹彰:劉封雖然不敵徐晃,但仍能屢次挑戰(zhàn),但劉封在曹彰面前只有3合完敗
15華雄:當華雄最牛叉的時候,曹操麾下眾將無一人敢於出戰(zhàn)華雄,何也?是被華雄連續(xù)挫敗18路諸侯、尤其擊敗江東猛虎的氣勢給鎮(zhèn)住了(包括十數(shù)合打敗孫堅)。能把夏侯敦、夏侯淵、曹洪這等勇將鎮(zhèn)住的人,武力可以不低于這些人吧
16夏侯敦:戰(zhàn)呂布戰(zhàn)例“...夏侯敦挺槍躍馬直出。敦與呂布戰(zhàn)不數(shù)合,李傕引一軍從側(cè)邊殺來,操急令夏侯淵迎敵。西邊又喊聲起,郭汜又引一軍殺到,操急令曹仁迎敵。三路軍馬,勢不可當。夏侯敦抵敵呂布不住,飛回陣來。布引鐵騎掩殺,曹操軍大敗...”算算時間應(yīng)該有十余合,比許褚稍遜(許褚20合后曹操才派人群毆)
而且“...夏侯敦挺槍出馬搦呂布戰(zhàn)。高順出馬大罵夏侯敦,敦大怒...”說明夏侯敦在曾經(jīng)敗給呂布的情況下,并不怕懼呂布武力
與關(guān)羽戰(zhàn)40合不分(雖說關(guān)羽因感激曹操而不愿殺夏侯敦,但關(guān)羽沒能將其打敗,且夏侯敦還要再戰(zhàn),若非張遼阻攔,自稱非擒關(guān)羽不可,說明夏侯敦經(jīng)過交手后并不畏懼關(guān)羽武力)
17張遼:戰(zhàn)關(guān)羽戰(zhàn)例:羅版劉備在撤退時遭張遼追擊,關(guān)羽與張遼交過手,未能擊退張遼,致使一半人馬被阻于城內(nèi)。故關(guān)羽對張遼評價甚高,可惜毛本中將劉備關(guān)羽那一萬軍馬的損失一筆抹去了
戰(zhàn)張飛戰(zhàn)例:“...關(guān)公見張遼退去,徑來東門看時,只見張飛已出城外和張遼廝殺,遼拍馬而去。張飛欲趕,關(guān)公急召入城,令士卒堅守東門。飛曰:“張遼怕我而走,哥哥如何趕我回來?”關(guān)公曰:“張遼武藝不在你我之下。是吾夜來美言說之,其人頗有歸順之心。今日不欲與汝廝殺,故拍馬而走。”飛方悟,再不出戰(zhàn)...”由此可見,張飛與張遼交過手,張遼不弱于張飛,張遼卻拍馬而去,張飛本有疑惑,關(guān)羽解釋后,“飛方悟”。由此可見張遼是高手之列
與太史策60合不分勝負,說明張遼武功在太史慈附近
與凌統(tǒng)戰(zhàn)50合雖占優(yōu)勢但“不分勝負”,說明武功還是略低于關(guān)羽張飛
18關(guān)平:羅版三國關(guān)平40合戰(zhàn)平徐晃,看來關(guān)平似乎應(yīng)該和徐晃相近
30合戰(zhàn)平龐德,關(guān)平似乎可以列于高手之列
羅版三國關(guān)平寡軍殺敗丁奉所部,送走廖化,感覺并不太費勁(毛本是關(guān)興“奮力”殺退,顯得很費勁)
19張頜:羅版三國馬超在身負血海深仇的情況下出場首戰(zhàn)3合敗張邰(毛版三國改成了20合),有網(wǎng)友做出如下點評:馬超身負殺父之血海深仇,“咬牙切齒”,臨陣心態(tài)屬于極端心態(tài),因此更有可能采取冒險速勝戰(zhàn)法。從張合這個角度來看,面對一個殺紅了眼的對手,也很有可能招數(shù)上還未山窮水盡,意志和膽氣上先自輸了--張合想想也覺得冤呀:馬超啊馬超,是丞相殺了你父,你跟我拼什么命啊,我才不和你拼命? 故平等狀況下兩人交手,馬超20合敗張頜應(yīng)該還是合理
趙云戰(zhàn)張頜,10數(shù)合張頜氣力不加撥馬回走,緩上一口氣后還要再戰(zhàn)。(毛本為30余合擊敗)
能使張頜列為第20位的戰(zhàn)例是張飛第二次單挑張頜:先四五十合,后張頜一直死戰(zhàn)到百十余合,可以理解為110余合,也沒全敗,只是因戰(zhàn)場形勢不利才遠引的。(毛本是四五十合)

20徐晃:被顏良20合殺敗(顏良是頂級高手,20合敗給他也不丟臉,張頜在趙云馬超面前也就能戰(zhàn)十多合吧,夏侯敦還十合敗給呂布呢)
戰(zhàn)許褚50合不分勝負,戰(zhàn)前,曹操雖然暗自欣賞徐晃,但并沒交代許褚不許殺死或打傷徐晃,所以兩人的50合平手是公平的
戰(zhàn)關(guān)平40合不分勝負
21臧霸:和樂進戰(zhàn)30合不分勝負
“...于禁、樂進雙戰(zhàn)呂布不往。操望北而行。山后一彪軍出:左有張
遼,右有臧霸。操使呂虔、曹洪戰(zhàn)之,不利...”我們可以理解為曹洪戰(zhàn)臧霸不利,那么臧霸的武功不在曹洪之下吧,曹洪可是能與體力受損的馬超死撐四五十合的高手,不知道為何這位高手總是被人遺忘,還是我的理解有誤(除非是曹洪沒有按常人的理解戰(zhàn)臧霸而是跑到左邊去戰(zhàn)張遼而結(jié)果不利,而臧霸只是戰(zhàn)勝呂虔,那么就無法判斷臧霸的武力了)
22徐盛迎戰(zhàn)不能抵擋的曹仁;
23被龐德奮力殺退的魏延(由此可見實力并沒有想象那么強)
24戰(zhàn)黃忠四五十合不分勝負的李嚴(諸葛亮也評論說他守白帝城可擋陸迅))
25戰(zhàn)黃忠20合不分,張飛能夠奮力殺散(毛版是奮力殺退)的夏侯淵;
26河內(nèi)名將與魏延戰(zhàn)數(shù)百合不分,敵不住周泰韓當聯(lián)手的文聘;
27和體力受損的馬超死撐四五十合,敵不住臧霸的曹洪;
28與韓當聯(lián)手都只能戰(zhàn)平許褚,但10合砍死沙摩坷的周泰;
29戰(zhàn)曹洪20不分(曹詐敗),率百騎劫魏營不折一人一騎的甘寧;
30“極有膽略”,數(shù)次與張飛戰(zhàn)十余合不分,終究被孔明在趙云張飛黃忠魏延俱在的情況下設(shè)計擒住的張任
31被呂布戰(zhàn)到十余合受傷的武安國;
32太史慈戰(zhàn)之30合內(nèi)尚未擊敗的程普;
33挺槍接戰(zhàn)許褚與其捉對兒廝殺沒分出勝負卻被趙云偷襲身亡的高覽(其實不可估量);
34身高九尺五與曹洪戰(zhàn)平兩個時辰卻被曹洪拖刀計殺的何曼(武力強但智商差排到這也可以了);
35“有萬夫不當之勇”但被張飛設(shè)計后舉手無措撐到十合才敗的嚴顏;

36高順(重點討論):有人為當初張遼(出場時20歲)臧霸都是其手下,呂布手下文有陳宮,武有高順,故認為高順武力高于張遼臧霸,固需要從具體分析,戰(zhàn)例:
羅本是“高順交戰(zhàn)不利,退走入陣。飛沖入陣來。”毛本是“當先一將乃是張飛。高順出馬迎敵,不能取勝。布親自接戰(zhàn)”。從這一節(jié)來看,高順武力是要低張飛一個層次,不能列入高手之列
“...是日午牌,城門開處,兩員將引軍出戰(zhàn):前軍侯成,后軍高順。操即使典韋出馬,直取侯成。侯成抵敵不過,回馬望城中走。韋趕到吊橋邊,高順亦攔擋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然而書中已經(jīng)明示“誘之入城”,只是誘敵。“...操急走南門,高順、侯成攔住。典韋怒目咬牙,沖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這里可以理解為高順在之前誘敵一戰(zhàn)中知道典韋的武力很高,所以不敢正面迎敵,因此高順武力也要低典韋一個層次,但到底最低值是多少呢?看如下戰(zhàn)例:
戰(zhàn)夏侯敦被認為是評定高順武力值的戰(zhàn)例:“...兩馬相交,戰(zhàn)四五十合,高順敗走。敦縱馬趕去。順不敢入陣,繞陣而走。敦不舍,盡力追之。陣中曹性看見,縱馬出陣,拈弓搭箭,夏侯敦將近,性一箭正中敦左目。敦拔箭,帶出眼睛。敦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棄之!”于口內(nèi)啖之,不趕高順,只取曹性,一槍搠透面門,死于馬下...夏侯敦殺了曹性,縱馬便回。高順卻從背后趕來,呂布軍馬一齊都上,曹軍大敗。夏侯淵救兄而走。呂虔、李典將敗軍退去濟北下寨。高順得勝,引軍回擊玄德...”
似乎高順僅四五十合就完敗于夏侯敦,事實如此嗎?我理解也有可能是高順知道武力戰(zhàn)不勝夏侯敦(也就是說高順武力的確在夏侯敦之下卻不是四五十合可以戰(zhàn)勝的),于是誘敵,否則為何“不入陣而繞陣而走”,(要知道敗將逃命入陣是最安全的,有士兵弓箭相助,有同事死命相助)。最終高順誘敵目的達到了,在高順完全吸引夏侯敦的注意力情況下,曹性射箭相助,最終“高順卻從背后趕來,呂布軍馬一齊都上,曹軍大敗...高順得勝”,可見高順不愧為帥才。即便是毛版“...高順抵敵不住,敗下陣來。敦縱馬追趕,順繞陣而走。敦不舍,亦繞陣追之...”毛版雖然使讀者更傾向于理解高順完敗,但是高順誘敵的意圖更明顯。
于是應(yīng)該可以推出高順武力在夏侯敦之下(因為夏侯敦可以使關(guān)羽戰(zhàn)40合不勝,但高順與張飛交戰(zhàn)不利),卻非夏侯敦四五十合可以完敗的,而關(guān)羽曾戰(zhàn)張遼之后對張飛稱“他武功不在你我之下”也可以推測出高順武力在張遼之下,甚至在“能百合死戰(zhàn)張飛”的張合之下
后三國不在討論范圍,于是:
37關(guān)興:關(guān)羽的次子,蜀國后期名將.關(guān)羽遇害后,隨劉備東征伐吳,英勇殺敵。諸葛亮伐魏時,關(guān)興是主要戰(zhàn)將,屢建戰(zhàn)功。可見功力不遜,后殺東吳潘璋,奪回關(guān)羽的青龍偃月刀。
38 張苞:用丈八蛇矛,打仗勇猛,武藝高強,與關(guān)興是當時蜀軍中的優(yōu)秀將領(lǐng)。隨諸葛亮伐魏時,在戰(zhàn)事中不慎趺落山中,頭部受傷,不久死去。
39身長丈二,不食五谷,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戰(zhàn)敗魏延的烏戈國國主兀突骨;
40單騎退雄兵的文鴦;
41戰(zhàn)姜維數(shù)十余合平手,戰(zhàn)文鴦50合平手的鄧艾;
42匹馬單槍,抖擻精神,戰(zhàn)退師纂、鄧忠二人的諸葛尚;
43武力令老趙云大驚的姜維;(沒有把他放在前30,不能因為和年老的趙云交鋒未輸就輕易把他放在前面諸多名將之上畢竟是晚輩)
44與姜維戰(zhàn)三四十合不分的鄧忠;(如果姜維在前30,這種沒名氣的人估計要在各國前期名將之列了)
45不數(shù)合使張翼(張翼曾戰(zhàn)姜維不數(shù)合平手)敗走的徐質(zhì);
46王平:又稱何平,是蜀國后期名將曾和張頜交戰(zhàn)幾十和未分勝負,后據(jù)說被徐質(zhì)所殺!
47夏候霸;投奔入蜀中的夏候霸
48王雙;被稱贊為"萬夫不當?shù)?quot;王雙,但交戰(zhàn)中實力并不強悍
49祝融夫人:一個女人把蜀國幾位大將打的落花流水!那時因為孔明見子龍以老不叫他去迎戰(zhàn),蜀國幾位大將都斗不過她一個女子,最后孔明還是叫了子龍迎敵,把祝融夫人擊倒.(把女子排到此處純粹是照顧面子)
50廖化:此人更是可圈可點,生命力模糊的可比"南華老仙",活了據(jù)說105歲如果屬實,可說三國長壽第一人 (另外還有3人也活了90多歲)
按185年算 一直到蜀國滅亡263 廖化之后(幾年不知道)才憂悶而死 就算廖化參加黃巾起義時是15~20歲怎么著 廖化也有100來歲了卻依然為蜀國先鋒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羅貫中的一個弊端 ,但確實此人是三國的一個BUG!
9#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48:43 | 只看該作者
<關(guān)于三國演義武將排名,民間有許多種說法,各有各的高見。>

比較普遍的一說曰: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guān)五馬六張

飛,七許八黃九姜巍。

還有......

轉(zhuǎn)貼如下資料供參考:

●三國武將排名榜
三國武力排行的魅力就在于爭論不休。一些網(wǎng)友試圖一統(tǒng)三國武力排行紛爭的局面,但都以失敗而告終。原因是武評中必然或多或少存在猜測成分,有猜測便有分歧。一些網(wǎng)友采取了相對嚴謹?shù)恼撟C方法,在一些公理和原則上得出比較合理的武力排行,但毫無疑問的是,這 些所謂的公理往往不能令人信服,也很容易得出悖論。

三國武評反映了大家的喜好和審美標準,沒必要刻意去統(tǒng)一網(wǎng)友們的思想。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武力排行給大家的感覺是不嚴謹和鬧家家。中國近代科技落后于世界的一個原因是輕視數(shù)學。這也反映在不少網(wǎng)友的三國武評上――洋洋灑灑寫了成千上萬字的武力點評,卻 拿不出什么可參照可對比的數(shù)據(jù),這樣得出的結(jié)果隨意性必然很大。

有網(wǎng)友統(tǒng)計出了演義中的全部單挑,這是嚴謹?shù)捏w現(xiàn),但做起排行時,又不得不摻雜入個人的主觀成分。這也是三國武力排行魅力的體現(xiàn)――誰都有道理,誰也沒道理。即使是最有名的“一呂二趙三典韋……”也存在這樣那樣的版本,隨著時代和人們審美觀的變化,排名也 會發(fā)生變化。

為了給大家一個相對滿意的排行,本文的排行將盡量回避一些容易引入任何主觀成分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不拘泥于回合數(shù)的比較;不去猜測對戰(zhàn)的有效性;也不討論多打一時是全包圍還是半包圍,是逐個上還是一齊上;也不去推測先鳴金、先詐敗以及年齡和狀態(tài)等意味 著什么;更不去討論戰(zhàn)敗是真是假,是氣力不加還是料敵不過,或者是策略需要;等等。以上這些問題在各論壇中都曾引起過爭執(zhí),無法得到統(tǒng)一結(jié)論,故避而不談。

統(tǒng)計參數(shù)為【戰(zhàn)】、【擒】、【殺】、【傷】、【被傷】、【被殺】 、【被擒】、【擒殺率-被擒殺率】、【殺傷率-被殺傷率】。完全根據(jù)大家熟知的毛本三國演義(由于回避了主觀問題,由毛本和羅本得出的結(jié)論是一樣的,因為在戰(zhàn)例上這兩版本結(jié)果基本相同,只是描述手法和回合數(shù)等存在差別)來進行客觀統(tǒng)計,并得出一些分歧不大 的結(jié)論。

到底什么是單挑,什么是嚴格單挑?有網(wǎng)友統(tǒng)計說演義中共357場單挑,但里面很多戰(zhàn)例顯然不是單挑。若說到最嚴格單挑,即不帶士兵且不用暗器和弓箭的那種,在演義里也沒有多少場。因為單挑的概念沒有統(tǒng)一,要統(tǒng)計演義里的單挑次數(shù),就必然帶有主觀成分。為此 在下面作統(tǒng)計時,統(tǒng)計的不是單挑數(shù),而是對手數(shù)。【戰(zhàn)】指演義里那些有名字的將官間發(fā)生了攻擊行為的戰(zhàn)例。演義里呂布與17個對手交過鋒,則記為【戰(zhàn)17】。這樣就避免了三英戰(zhàn)呂布是否該統(tǒng)計,張飛和呂布到底算對打了多少次這些問題。

那么馬岱斬魏延算不算戰(zhàn)例呢?若說算,多數(shù)網(wǎng)友會感到不妥。但若不算,恐怕那些有爭議的快馬、冷箭和偷襲等戰(zhàn)例也說不清楚。三國武將武力是被神話了的,能單挑數(shù)十上百回合,能在千軍萬馬中無傷沖殺,主觀說他們對付背后和身側(cè)的襲擊不應(yīng)該沒有任何反應(yīng)。為此 采取一個可以判別的標準,定義除了睡覺和被捆綁時,其余各種情形的交鋒都算有效戰(zhàn)例。這樣在統(tǒng)計上就不會存在什么爭論,盡管標準有些問題。

進一步定義如下:【擒】即擒拿到有名字將官的戰(zhàn)例,與士兵和其他武將貼身共擒的也都承認有效,否則在統(tǒng)計時會存在很多問題。但純粹由士兵擒拿的戰(zhàn)例則不進行統(tǒng)計。【殺】和【傷】 沒太大分歧,強調(diào)一點就是因為傷重而導致戰(zhàn)后死亡的戰(zhàn)例在這里也歸為【殺】,由士兵和無名武將所殺和傷的戰(zhàn)例不進行統(tǒng)計。

兩武將間【擒】、【殺】、【傷】只統(tǒng)計一次。如孫策擒于糜同時導致其死亡,僅在【擒】里進行統(tǒng)計。黃忠曾分別擒、傷過夏侯尚,也只統(tǒng)計【擒】。【擒】>【殺】>【傷】,僅取大者。所幸演義里不存在兩武將這次你擒或傷我,下次儀萇被蟶四愕那榭觥?br>平手和普通敗退(既不死亡,也不受傷)的戰(zhàn)例數(shù)不專門進行統(tǒng)計分析,因為這會涉及到一些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

最后強調(diào)一點是,只統(tǒng)計三國君主和那些對手數(shù)超過四的武將。對高覽和曹仁等對手數(shù)恰好為三的,只能向他們道個歉了。

統(tǒng)計的結(jié)果是:

【一】與趙云交鋒過的有名字將官數(shù)量最多,為40個。緊接著依次為:(2)關(guān)羽27、(3)張飛24、(4)許褚22、(5)呂布17、(6)馬超16、(7)張遼13、(8)魏延12、(9)徐晃11、(10)黃忠10、張合10、姜維10,其余均在1 0個以下。
評:這個結(jié)果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應(yīng)了武將們的知名度。趙云、關(guān)羽出場最多,是最紅的明星演員,難怪他們的擁護者也非常多。

【二】帶主觀因素地說,與許褚交過手的武將綜合質(zhì)量最高,“呂布 趙云 馬超 張飛 典韋 關(guān)羽 龐德 周泰 徐晃”這一排名字,足以讓其他武將汗顏。呂布的對手榜“張飛 典韋 許褚 關(guān)羽 夏侯

http://www.atjoy.cn/wenhua-yule/ ... owujiangpai_465.htm

●從三國武將排名說起

看過很多關(guān)于三國人物的文章,發(fā)現(xiàn)三國迷對給三國人物排座次興趣十足,對到底如何排法,誰高誰低,爭論不休。這能看出人們對三國的癡迷,對那些已成歷史的英雄們的推崇。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種按武功高低搞排行榜沒什么意思,因為三國非武俠,戰(zhàn)爭非武打,天下非江湖,將帥非俠客,《三國演義》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成為經(jīng)典巨著,原由是它塑造人物的高明手法、演繹歷史的非凡手段和對政治軍事斗爭出神入化的描寫。很多企業(yè)家或歷史學家研究三國,是因為三國神奇的政治軍事斗爭和三國輝煌燦爛的文化。絕非因為表面熱鬧的武打。
像曹操、諸葛亮等政治家、蔡文姬、曹植等文學家、華佗、馬鈞等科學家,他們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之大遠非那些武功蓋世的將領(lǐng)可比。就只說軍事,周瑜、陸遜、郭嘉等足智多謀的人才是真正的軍事謀略家,因為任何時代,匹夫之勇對戰(zhàn)爭、對天下全無意義。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們癡迷三國武功高強的人物不是錯,因為我們這個時代早已不是那個以功夫獨步天下的年代,我們這個時代有英雄,但不是那種個人神勇就能縱橫天下的英雄,所以人們懷念那些三國的英雄,懷念那些熟悉的姓名和震撼的業(yè)績。每個三國愛好者,在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但是非要認真地學習水滸排座次就沒必要了。《三國演義》本來就是虛實結(jié)合,就算全按書中杜撰的故事而排行,也最終排不出什么名堂。
我不知道羅老是人物太多寫迷糊了,還是其他什么原因,真的在武將單挑中,有很多破綻。諸如,顏良、文丑武功應(yīng)該相似,為何趙云與文丑能打平手,關(guān)羽就能殺死兩人(只能解釋為突襲了),難道關(guān)羽真的比趙云厲害那么多,而關(guān)羽和黃忠武功又是一樣的啊。徐晃能與許褚戰(zhàn)平,為何打不過顏良,而許褚和馬超應(yīng)該是一樣、馬超和張飛又應(yīng)該差不多。張合能與張飛戰(zhàn)平,卻又打不過馬超。例子還有很多。分析來無非兩個原因,要么是羅老特意安排,劇情要求,他讓誰敗誰就敗,真正尊劉貶曹;要么是人物太多了,羅老筆下誰高誰低,他自己都暈。如果非要認真分析到底什么原因的話,那就只能說是臨戰(zhàn)發(fā)揮失常了,因為很多世界杯名將都有發(fā)揮不正常的時候哦。這樣解釋,那張合打馬超時候,打張飛時候,為何出現(xiàn)兩種不同結(jié)果,只能想象為身體原因、睡眠原因、營養(yǎng)原因或心理素質(zhì)問題了。
三國,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三國演義》,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三國英雄,是我們永不能忘的豪杰。很多男孩,都是在聽三國、看三國、玩三國、侃三國中度過的童年少年,可以說,三國英雄們,幾乎成為我們這些三國迷的真誠朋友,因為我們迷戀他們,太愛他們了。
雖說對三國武將排行沒有興趣,但是很多朋友都喜歡這種方式。我就胡亂寫一首三國武功高強者的打油詩,按一般大家心目中的排行侃侃這些血火鍛造的英雄!也祝愿所有的三國迷們永遠開心!中華三國在線網(wǎng)站越辦越好!

無敵溫侯狂戟飛,
子龍槍神人更美;
古之惡來稱典韋,
關(guān)公武圣高地位。

西涼馬超沙場威,
蓋世猛將推張飛;
強悍孫策霸王氣,
許褚虎癡怕過誰?

太史力掀江東水,
甘寧原為錦帆賊;
黃忠老將出神箭,
張遼驚得敵膽碎。

大智神勇贊姜維,
龐德抬棺死不畏;
還有徐晃、夏侯、張合、周泰……
哎!累!
武功都高愛誰誰!

http://www.cne3online.com/wen2/html/2003/1754_2003916.asp


三國十大武將
一 呂 布
二 趙 云
三 典 韋
四 關(guān) 羽
五 馬 超
六 張 飛
七 許 禇
八 黃 忠
九 張 遼
十 太史慈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guān)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張十太史)
毛批《三國》有三國24位名將的排名:
一呂二趙三典韋(呂布、趙云、典韋),四關(guān)五馬六張飛(關(guān)羽、馬超、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黃忠、許儲、孫策、太史慈、夏侯敦、夏侯淵),
二張徐龐甘周魏(張遼、張頜、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
神槍張銹與文顏(張銹、文丑、顏良),雖勇無奈命太悲。
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回答者:gm151617 - 魔導師 十一級 4-9 16:36

1呂2趙3典威,4關(guān)5馬6張飛,7黃8夏9姜維 (這句古話已經(jīng)傳了很久了)

這是網(wǎng)上的人總結(jié)的。。只不過我有點不認同。張飛應(yīng)該排在關(guān)羽前面,關(guān)羽曾說過"吾弟張飛在百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關(guān)羽特加個百萬而不是萬,更能看出其實力另武神關(guān)羽著實看重,的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
參考資料:水煮三國
10#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50:52 | 只看該作者
三國和隋唐的武將武力排行榜?
無敵溫侯狂戟飛,
子龍槍神人更美;
古之惡來稱典韋,
關(guān)公武圣高地位。

西涼馬超沙場威,
蓋世猛將推張飛;
強悍孫策霸王氣,
許褚虎癡怕過誰?

太史力掀江東水,
甘寧原為錦帆賊;
黃忠老將出神箭,
張遼驚得敵膽碎。

大智神勇贊姜維,
龐德抬棺死不畏;
還有徐晃、夏侯、張合、周泰……
哎!累!
三國武將排名
按:平生喜愛“三國”故事,書存十余種,時長十五載,讀達百余遍。稍有閑暇,捧書或一覽到底,或精究某處。少時初讀之精裝本“三國”,已破舊不堪,且每頁皆有愚見二三處,有襲三國裴注之嫌。一日偶讀“隋唐”,書中為十八人排名,水滸更為梁山一百零八人排位,影響?yīng)q勝前者的三國卻無任何排名,豈不憾事?(蜀漢五虎將排名有局限,故不采用)終于按捺不住熱血來潮,明知能力有限,也試為三國二十七人排位。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讀者指正。
排名要無憑據(jù),難以令人信服。此次為三國演義人物排名,故依據(jù)皆出自“三國演義”。眾所周知,三國長于謀劃、外交、軍事、政治,出色的人物太多,這里只為武將二十七人排名,其余加以時日必見天日。言歸正文。這二十七人具體排名及依據(jù)如下:
三國第一條好漢,非呂布莫屬。向來眾口一詞。有力的鐵證:三英戰(zhàn)呂布。當時張飛先與之交手,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隨后關(guān)羽助攻,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zhàn)到三十合,戰(zhàn)不倒呂布。再后,劉、關(guān)、張三人斗呂布,轉(zhuǎn)燈兒般廝殺,戰(zhàn)多時,呂布見不能勝,敗走。熟讀三國的人知道,凡武將對決,其一人有敗績,己方必有人或助攻,或施放冷箭,救之。唯呂布人中之龍,自然例外。為何?關(guān)張雙斗呂布,己陣并無人相助。劉關(guān)張三人戰(zhàn)呂布,雖有敗績,也無人相幫。己陣每個人都相信呂布無人匹敵,相助,反而使呂布名譽受損。只此一戰(zhàn),呂布三國第一當之無愧。恕不多言。
第二條好漢,爭議頗多。我以為非張飛莫屬。眾人驚訝,不是關(guān)羽?請看依據(jù):其一,三英戰(zhàn)呂布雖揚名呂布,同樣稍攜帶張飛,只因劉關(guān)張三人,只有張飛與呂布交戰(zhàn)最長。呂布退居徐州,曾與張飛交手,兩人酣戰(zhàn)一百余合,未分勝負。想來只有張飛能與呂布斗百合以上。其二,張飛與紀靈戰(zhàn)不到十合,一矛刺殺紀靈。而關(guān)羽與紀靈戰(zhàn)三十合,不分勝負。由此可見張飛武藝在關(guān)羽之上。其三,張飛與馬超一天三次交手。一次戰(zhàn)百余合,不分勝負;二次斗百余合,勝負不分;三次又戰(zhàn)二十余合,馬超詐敗,飛錘擊張飛不中,張飛箭射馬超未果,再次平手。按理二人皆為三國第二。可一想,當時張飛年過四十,而馬超年僅三十余歲,若張飛年少必勝馬超多矣!其它不多言。
第三條好漢,大家以為該是馬超了。錯,我認為,非許褚莫屬。依據(jù):許褚與馬超一日交戰(zhàn)三次。一次戰(zhàn)一百余合,勝負不分;二次斗一百余合,不分勝負;三次又斗三十余合,再次打平,似乎比張馬之戰(zhàn)還精彩。同樣問題,當時許褚已過四十,而馬超僅三十余,若許褚馬超同齡,許戰(zhàn)敗馬不成問題,故排馬前。許褚與典韋之戰(zhàn)另議。
第四條好漢,乃典韋也。依據(jù):典韋許褚之戰(zhàn),從早至晚,足有二百余合,不分勝負。其精彩程度不遜馬張、馬許之戰(zhàn)。為何排名在許褚之下?原因當時典韋有曹營眾多將領(lǐng)助陣,而許褚孤身一人,故排名靠后。
第五條好漢,不用多想,非馬超莫屬。依據(jù):能與張飛、許褚當世一流勇將打平,足見馬超武藝高強。何況民間有前表呂布,后表馬超之說。不再多言。
第六條好漢,大家一定大跌眼鏡,乃黃忠也。依據(jù):黃忠關(guān)羽兩日交戰(zhàn)三次。一次,戰(zhàn)一百余合,不分勝負;二次斗五六十合,勝負不分;三次又斗三十余合,忠詐敗,箭射關(guān)羽盔纓根上,關(guān)方知黃有百步穿楊之能。當時黃忠年過六旬,而關(guān)羽僅四十有余,若黃關(guān)同齡,關(guān)必為黃敗。暗殺夏侯淵,實為黃忠汗顏,為夏侯叫屈。恕不多言。
第七條好漢,非關(guān)羽莫屬。依據(jù):關(guān)羽乃三國武將中最為傳奇的人物,故羅氏不惜筆墨寫關(guān)羽之忠義、武勇。三國武將與關(guān)羽交手的有三類。第一,關(guān)羽與三流武將交戰(zhàn),刀下無活口,皆一二合斃命。過五關(guān)斬六將,最為精彩。第二,與二流武將交戰(zhàn)。關(guān)羽與管亥交戰(zhàn),數(shù)十合間,斬管于馬下。與紀靈戰(zhàn)三十合,不分勝負。但再戰(zhàn)下去,紀靈必為關(guān)所殺,好在紀有自知之明,排副將替死。第三,與一流武將,情形頗為復(fù)雜,有些較為離奇。譬如溫酒斬華雄,是關(guān)羽津津樂道之事。事實究竟怎樣?汜水關(guān)前,華雄連斬三四員名將,甚是威風,被關(guān)羽溫酒斬殺,可信度不高。試想連紀靈都打三十合不分勝負,怎么可能溫酒斬華雄?想必是羅氏曲筆,夸大其詞。再看白馬之役。與顏良戰(zhàn),一刀斬顏良,屬偷襲,不是真實水平。試想,若關(guān)羽武藝高,何必用暗殺。只能讓人覺得關(guān)羽不如顏良,不得已才暗殺之。再如,與文丑戰(zhàn),斗不三合,斬文丑。可信度更低。顏良與徐晃戰(zhàn)二十余合,徐敗走;徐晃竟然不敢跟文丑交戰(zhàn)。而徐晃卻能與關(guān)羽大戰(zhàn)八十余合。可見,顏良、文丑武藝不在關(guān)羽之下。又如與黃忠戰(zhàn)二百合,勝負不分,有輕敵、急噪之因。倘若關(guān)羽真的武藝超群,能是這種心態(tài)嗎?故羅氏不惜筆墨寫關(guān)羽如何威猛,如何輕易斬顏良、文丑,實在叫人看不明白。(因關(guān)羽歷來為世人敬奉如神靈,故為其排名,必須講究一一例證)
第八條好漢,非顏良莫屬。依據(jù):白馬之役,輕而易舉斬殺呂布舊將宋憲、魏續(xù),曹營震怖。與徐晃戰(zhàn)二十合,徐敗走。可見顏良武藝之高。
第九條好漢,文丑也。依據(jù):與趙云戰(zhàn)五六十合,勝負不分。白馬之役,與張遼戰(zhàn)。未及交手,一箭射中頭盔,二箭射中面頰。可見文丑箭術(shù)不在黃忠之下。徐晃料敵不過,敗走,連戰(zhàn)的勇氣都沒有。像文丑這樣的勇將,被關(guān)羽幾下殺了,難以讓人信服。羅氏筆下,少有偷生之輩,要么打勝,要么被殺。故關(guān)羽交戰(zhàn)不是勝就是平,從沒打過敗仗。真好笑!
第十條好漢,非趙云莫屬。依據(jù):與文丑戰(zhàn)五六十合,勝負不分。與許褚戰(zhàn)三十合,不分勝負。與張合戰(zhàn)三十余合,合撥馬敗走。可見趙云武藝之高。單騎救主,乃趙云最輝煌的事跡,竟連殺曹操五十余員名將。難怪劉備說趙子龍一身是膽。
第十一條好漢,龐德也。依據(jù):與關(guān)羽一日戰(zhàn)兩次。一次,斗百余合,不分勝負;二次又斗五十余合,再次平手。龐德見不能勝,箭射關(guān)羽左臂。與許褚也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
第十二條好漢,徐晃是也。依據(jù):與許褚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更與關(guān)羽大戰(zhàn)八十余合,勝負不分。
第十三條好漢,甘寧。依據(jù):與曹洪戰(zhàn)二十余合,洪敗走。大家應(yīng)該知道,甘寧百騎劫魏營,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果不辱虎將之名聲。
第十四條好漢,曹洪。依據(jù):滎陽之戰(zhàn),全賴曹洪救得曹操性命。與甘寧戰(zhàn)二十余合,洪敗。與馬超戰(zhàn)四五十合,氣力不加,洪敗。馬超素以勇猛名,曹洪尚能與之斗四五十合,可見曹洪武藝不凡。
第十五條好漢,夏侯淵。依據(jù):與黃忠戰(zhàn)二十余合,不分勝負。可見淵之英勇。誰料羅氏為言黃忠老當益壯,并證管袼占卜之準,故曲筆寫黃忠出其不意斬淵,真令人百思不解。
第十六條好漢,太史慈。依據(jù):與孫策一日戰(zhàn)兩次。一次,戰(zhàn)五十合,不分勝負;二次,又戰(zhàn)五十合,再次打平。
第十七條好漢,張遼。依據(jù):與夏侯敦戰(zhàn),未言幾合,勝負不分。與張合斗四五十合,不分勝負。與太史慈斗七八十合,勝負不分。可見張遼武藝不凡。
第十八條好漢,夏侯敦。依據(jù):與高順戰(zhàn)四五十合,高敗走。與呂布戰(zhàn)不數(shù)合,夏侯敗走。與徐榮戰(zhàn)數(shù)合,刺徐于馬下。
第十九條好漢,張合。依據(jù):與張遼戰(zhàn)四五十合,不分勝負。與趙云戰(zhàn)三十余合敗走。與龐德戰(zhàn)數(shù)合,合退。與張飛戰(zhàn)二十余合,合敗;又戰(zhàn)三五十合,合敗;戰(zhàn)十合,合詐敗。與黃忠戰(zhàn)二十余合,合大敗。雖屢戰(zhàn)屢敗,但能與一流勇將斗上幾十合,武藝不會太差。
第二十條好漢,周泰。依據(jù):與沙摩軻戰(zhàn)二十余合,斬沙。值得一提的是,濡須塢單騎救主,四番殺入重圍,救出孫權(quán)、徐盛。可見周泰之勇不減趙云。
第二十一條好漢,曹仁。依據(jù):與周泰斗十余合,仁敗走。劫周瑜營寨中計,被吳將韓當、蔣欽、周泰、潘璋、徐盛、丁奉、陳武、呂蒙圍住,尚能引十數(shù)騎殺出重圍,足見曹仁之膽略。
第二十二條好漢,華雄。依據(jù):汜水關(guān)一戰(zhàn),與鮑忠戰(zhàn),一刀斬鮑。與祖茂戰(zhàn),一刀砍祖。與俞涉戰(zhàn)不三合,斬之。與潘鳳戰(zhàn)不多時,斬潘。可見華雄十分威風。至于關(guān)羽溫酒戰(zhàn)華雄,實不足信。
第二十三條好漢,曹彰。依據(jù):與劉封戰(zhàn)三合,封大敗。與吳蘭戰(zhàn)不數(shù)合,一戟刺吳于馬下。要知道,吳蘭乃蜀中名將,被曹彰幾下殺死,足見曹彰勇不可擋。
第二十四條好漢,王雙。依據(jù):與謝雄戰(zhàn)不三合,一刀斬謝。與龔起交馬三合,斬龔。與張嶷戰(zhàn)數(shù)合,雙詐敗,嶷趕來,被雙一錘打中。后為魏延暗殺,羅氏慣用手法,不可信。
第二十五條好漢,鄂煥。依據(jù):與魏延、王平、張翼斗數(shù)合,被擒。與雍愷戰(zhàn),一戟刺雍于馬下。與朱褒戰(zhàn),刺朱于馬下。如此勇將,奈何孔明不知用。
第二十六條好漢,文鴛。依據(jù):與鄧艾戰(zhàn)五十合,不分勝敗。文鴛單騎退雄兵,于數(shù)百員魏將中,幾番惡戰(zhàn),殺退敵將。足見文鴛膽氣不亞于趙云。
第二十七條好漢,魏延。依據(jù):與文聘戰(zhàn),從巳至未,不分勝負。與冷苞戰(zhàn)三十合,不分勝負;又戰(zhàn)不數(shù)合,捉冷。與龐德戰(zhàn),未言幾合,延敗。街亭一戰(zhàn),魏延兩次困在重圍,左沖右突,不得脫身。最為炫耀的是一刀斬王雙,但屬偷襲,不足信。與張合一日三次交手,一次斗不十合,延詐敗;二次斗十余合,又敗;三次戰(zhàn)不十合,延大敗。人皆言延勇,未曾尋出其勇之處,故武將排名居末,較為合理。
第一杰:西府趙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盞燈,手中一對擂鼓甕金錘誰也惹不起,為頭一條好漢;
第二杰:天寶大將宇文成都,胯下賽龍五斑駒,掌中鳳翅鎦金鏜,勇貫三軍,是大隋朝的頂梁柱;
第三杰:銀錘太保裴元慶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沒角癩麒麟,掌中一對八棱梅花亮銀錘,是以后瓦崗山頭號猛將;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闊海,一根熟銅棍,壓蓋武林;
第五杰:雙鏜無敵伍天錫,胯下青龍馬,掌中一對短把鳳翅鎦金鏜,英勇無比;
第六杰:南陽太守伍云召,跨下踏烏白雪馬,掌中鳳翅鎦金鏜,曾經(jīng)大戰(zhàn)過宇文成都;
第七杰:少保羅成,又叫羅神槍,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龍,掌中五鉤神飛亮銀槍!從沒打過敗仗,人稱“常勝將軍”;
第八杰:花刀大將魏文通,跨下花斑馬,一把花刀是隋營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將;
第九杰:靠山王楊林,胯下金睛獸,掌中一對囚龍雙棒,老當益壯;
第十杰:銀面韋托秦用,秦瓊的干兒子,胯下赤炭火龍駒,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輕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杰:呼羅國王,胯下青鬃馬,掌中單錘,乃突厥第一戰(zhàn)將;
第十二杰:四寶大將尚師徒,胯下寶馬呼雷豹,掌中烏龍?zhí)釣o槍,山馬關(guān)大帥;
第十三杰:馬踏黃河兩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東半邊天,神拳太保秦瓊秦叔寶,跨下一匹黃驃馬,掌中一對虎頭锫棱金裝锏,擅使一把虎頭造金槍,是本套書的書膽!
第十四杰:皂袍大將尉遲恭,武藝和秦瓊不分上下,胯下一匹烏騅馬,掌中單鞭,擅使丈八蛇矛槍;
第十五杰:赤發(fā)靈官單雄信,單二員外,江湖總瓢把子,胯下棗紅馬,掌中一把金釘棗陽槊,是未來瓦崗五虎上將的頭一員;
第十六杰:銀槍將蘇定芳,胯下銀龍馬,掌中亮銀槍。連羅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當,胯下黃斑馬,掌中花槍,一上戰(zhàn)場就玩命;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馬,掌中青龍郾月刀,真好比關(guān)公在世。
11#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52:30 | 只看該作者
切以事實說話,本人在研究了三國演義中全部357場單挑后,特排出三國演義武力排行榜,供大家參考。
一、評定武力的幾條公理:(我想大家對于這幾條公理應(yīng)該沒什么意見)
1. 若在較為正常的情況下面對面單挑,一方失敗,可認為其武力不如對方
2. 兩人單挑達200回合以上不分勝負的,可認為雙方武力相等
3. 在“突襲”情況下殺敗或殺死對方,都不能作為武力高于對方的依據(jù)(如魏延殺王雙、姜維殺徐質(zhì)),尤其在對方不把己方當敵人時(如關(guān)羽殺顏良、田續(xù)殺鄧艾),下面討論單挑,均指在較為正常情況下的單挑,排除突襲。
4. 用箭射中對方,只能作為武力的參考依據(jù)
二、評定武力的幾條定理:(可能有的大家不贊同)
1.場合與情境會影響武將武力的發(fā)揮(如關(guān)興戰(zhàn)謝旌,第一場是平手,第二場一刀就剁了)
2.赤兔馬在單挑中明顯發(fā)揮了優(yōu)勢作用(演義中多次提到由于馬快勝敵)
3.年齡對武將的武力有影響,一般到了50歲后武力開始衰退(很多武將都是50多歲時中箭而死,如甘寧、張遼、徐晃)
4.在較正常情境下,兩員武將單挑100回合以上不分勝負的,可認為二者武力相差甚微,屬于同一檔次
5. 在較為正常的情境下,甲武將與乙武將交手超過30回合,打成了平手;而丙武將在這30回合以內(nèi)打敗了乙武將,可認為丙武將武力至少不低于甲武將。
6. 在較正常情境下,兩員武將單挑70回合以上不分勝負的,也可認為二者武力相差甚微,基本屬于同一檔次
7. 若甲武將與乙武將交手若干回合,屬于誘敵,那么,在這若干回合之內(nèi),甲武將與乙武將至少是平手(因為在這若干回合之內(nèi),乙未能把甲戰(zhàn)敗,而甲還保存了實力)
8. 雙方戰(zhàn)50合平手,不能說明雙方的武力在一個檔次,但相差不會超過一個檔次
三、由公理、定理可以得出來的結(jié)論:
1. 公理1的結(jié)論:
關(guān)羽〉華雄, 顏良〉徐晃, 文丑〉徐晃, 呂布〉夏侯敦, 馬超〉張合,
趙云〉張合, 張飛〉夏侯淵, 龐德〉魏延
2. 公理2的結(jié)論:典韋=許褚=馬超=張飛
3. 定理4的結(jié)論:呂布與張飛同一檔次, 黃忠、關(guān)羽、龐德同一檔次,孫策、太史慈同一檔次
4. 定理5的結(jié)論:趙云、馬超不低于張飛、張遼(以張合為參照),張飛不低于關(guān)羽(以紀靈為參照),顏良、文丑不低于許褚(以徐晃為參照),呂布不低于關(guān)羽(以夏侯敦為參照)
5. 定理6的結(jié)論:太史慈與張遼基本屬于同一檔次
四、根據(jù)以上結(jié)論以及武將的表現(xiàn),特排出三國演義超一流武將武力排行榜如下:
(一)超一流武將的定義:
1.武力在95以上,單挑從未失敗過;
2.曾擊敗過一流武將(一流武將的定義見下一篇),或與其他曾擊敗過一流武將的人單挑達200回合以上;
3.往往有超人的表現(xiàn),其勇猛明顯異于一流武將
(二)入選名單(11人):
呂布、趙云、顏良、文丑、張飛、典韋、許褚、馬超、龐德、關(guān)羽、黃忠
(三)超一流武將的英勇事跡(入選超一流的依據(jù)):
1.呂布打敗過夏侯敦,張飛打敗過夏侯淵,馬超、趙云打敗過張合,顏良、文丑打敗過徐晃,龐德打敗過魏延
2.典韋、許褚、馬超、趙云都曾同時力戰(zhàn)過四將以上,且都取勝
3.呂布曾經(jīng)與關(guān)張戰(zhàn)30合平手,與曹操6將戰(zhàn),全身而退
4.典韋曾把人當武器扔
5.許褚曾“立殺十余將”
6.趙云曾匹馬沖陣,殺死“曹營名將50余員”,后曾使張合徐晃心驚膽戰(zhàn),不敢迎敵
7.關(guān)羽曾過五關(guān)斬六將,刮骨療毒,曾于千軍之中,取顏良首級(雖顏良是因不作準備被殺,但也可見關(guān)羽膽氣之壯),曾斬掉了華雄
8.龐德曾與曹操手下大將車輪戰(zhàn),并受到各將夸獎
9.黃忠曾沖陣斬掉了夏侯淵(雖然夏侯淵不作準備,但黃忠出手之準之狠,可見一斑)
10.趙云曾沖陣槍挑與張合齊名的高覽(高覽曾與許儲戰(zhàn),不分勝負)
11.典韋與許儲戰(zhàn)數(shù)百合,馬超與許褚戰(zhàn)230合,馬超與張飛戰(zhàn)220合,都不分勝負
(四)一些比較或缺點(決定超一流武將武力的具體數(shù)值):
1.關(guān)羽從未嬴過一流武將,且被龐德用箭射正面射中
2.黃忠從未嬴過一流武將,且與李嚴戰(zhàn)四五十合,勝負不分
3.馬超與曹洪戰(zhàn)四五十合,雖戰(zhàn)上風,但不能取勝
4.呂布、關(guān)羽好多次與一流武將單挑時,都占了赤兔馬的好處
5.文丑與關(guān)羽僅戰(zhàn)三合就心怯,缺乏勇氣
6.關(guān)羽雖有放松戒備的因素,但差點就被黃忠射死
7.關(guān)羽曾與紀靈戰(zhàn)30合不分勝負,而紀靈10合就被張飛刺死
8.張合曾視張飛如小兒,與其大戰(zhàn)30~50合不分勝負,但在有徐晃壯膽的情況下,不敢與趙云接戰(zhàn),且曾被趙云、馬超分別于30合、20合內(nèi)擊敗(被馬超擊敗時,馬超身負血仇、于禁接戰(zhàn)8~9合就敗了,對張合都有一些不利影響)
9.徐晃被顏良20合擊敗、與文丑戰(zhàn)數(shù)合即料敵不過,但與許儲從容戰(zhàn)50合、與關(guān)羽戰(zhàn)80合占上風(其時關(guān)羽右臂少力)
10.夏侯淵曾被張飛奮力殺退,但與黃忠戰(zhàn)20合不分勝負
11.呂布與夏侯敦戰(zhàn)不久夏侯敦就敗走(不超過10合),關(guān)羽與夏侯敦戰(zhàn)10余合不能取勝
雖然11人都屬于同一檔次,但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超一流武將間還是有一點點差別的,下面,就請看:
(五)三國演義超一流武將武力排行榜
排名第一:呂布100 注1
排名第二:趙云99注2
排名第三:顏良98 文丑98注3
排名第四:馬超97 張飛97 典韋97 許褚97注4
排名第五:龐德96注5
排名第六:黃忠95 關(guān)羽95注6
注1. (輕松擊敗夏侯敦,與關(guān)羽張飛在30合內(nèi)戰(zhàn)成平手,諸多表現(xiàn),呂布天下第一當之無愧)
注2. (獨戰(zhàn)張合,30合將其殺敗,后同時面對張合徐晃,令其心驚膽戰(zhàn)不敢迎敵)
注3. (都曾輕松擊敗徐晃,雖然死得早,但其武力絕對超一流)
注4.(互相大戰(zhàn)200合以上,武力相等,許褚與徐晃戰(zhàn)50合不分勝負, 不能輕松擊敗徐晃,武力比顏良文丑差了一點;張飛50合都不能擊敗張合,比趙云差點;馬超敗張合雖也屬較為正常情境,但張合明顯處于較不利狀況)
注5.(奮力殺退魏延,一箭射中關(guān)羽,比關(guān)羽強一點點)
注6.(張飛能殺退夏侯淵,黃忠戰(zhàn)夏侯淵20合不下,戰(zhàn)張和20合也不下,戰(zhàn)李嚴50合不下;關(guān)羽戰(zhàn)紀靈30合不下,戰(zhàn)夏侯敦10合不下,而呂布輕松擊敗夏侯敦)
12#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0:59:27 | 只看該作者

趙云的形象問題

一些圖片









13#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1:05:21 | 只看該作者

三國名將女生版







comicqq03.jpg (95.69 KB, 下載次數(shù): 2)

comicqq03.jpg
14#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1:08:15 | 只看該作者
較為完整的三國名將
15#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4-7 11:08:49 | 只看該作者
較為完整的三國名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開放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手機訪問本頁請
掃描左邊二維碼
本網(wǎng)站聲明
本網(wǎng)站所有內(nèi)容為網(wǎng)友上傳,若存在版權(quán)問題或是相關(guān)責任請聯(lián)系站長!
站長電話:0898-66661599    站長聯(lián)系QQ:12726567   
站長微信:hainanok
請掃描右邊二維碼
www.myujob.com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重慶醫(yī)科大學論壇 ( 瓊ICP備10001196號-2 )

GMT+8, 2025-11-20 21:43 , Processed in 0.5638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校園招聘信息

© 2001-2020 重慶醫(yī)科大學論壇校園招聘

快速回復(fù)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