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4#

樓主 |
發(fā)表于 2008-1-10 20:16:45
|
只看該作者
連載:中國仕途權(quán)謀第一書:《流血的仕途》
中國仕途權(quán)謀第一書:《流血的仕途》
作者:曹昇
讀者交流郵箱:feonado@sina.com
曹昇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gongzicaosan
9、解析千古之謎
我們先從秦朝為什么滅亡談起。關(guān)于秦朝滅亡的原因,存在著眾多的解釋。比如: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胡亥乃是亡國之君;酷刑嚴(yán)法,暴政無度;竭盡國力,役民太甚;或者還有說是楚人的大規(guī)模反抗——帶有民族起義性質(zhì)的反抗,再加上山東五國貴族的復(fù)國戰(zhàn)斗。我無意從這些原因中分出對錯高下。不是說歷史是人民寫就的嘛,我倒愿意試著從人民的集體無意識的角度來解析這個問題。
秦王嬴政以救世主的面目出現(xiàn)在當(dāng)時飽受戰(zhàn)火摧殘的人民面前,他統(tǒng)一了天下,成了秦始皇。以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和形勢來說,這樣的救世主是應(yīng)運而生、受到歡迎的。秦始皇和摩西不一樣。猶太人敢殺摩西,是因為摩西天天和猶太人在一起,英雄常見也凡人,所以,摩西作為救星的光芒日漸黯淡下去。而秦始皇卻懂得深處自神的道理。他始終保持著神秘,和百姓保持著距離。距離產(chǎn)生美,更產(chǎn)生敬畏。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一直頭罩著這樣的救世主的光環(huán)。老百姓未必愛他,但是敬畏他,認(rèn)為他就和有巢氏、燧人氏、大禹一樣,是不可置疑的天子。天選之子的說法在今天已經(jīng)沒有了市場,但對當(dāng)時那些生活在神話和天意中的老百姓來說,卻是深信不疑的。秦王嬴政的暴政或許比摩西尚有過之,但直到他死,大秦帝國并看不出有崩潰的跡象。在他當(dāng)皇帝的十二年,并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反抗。他作為救世主的地位,是穩(wěn)固的,為大眾認(rèn)同的。
當(dāng)秦始皇四處求仙,想長生不老時,我想,不僅秦始皇相信他自己能夠成功,應(yīng)該有相當(dāng)部分的百姓也相信他是能夠成功的。秦始皇在他們眼中,是一個神話般的人物,理應(yīng)無所不能。但當(dāng)秦始皇沒能成仙,而是死了,像普通人那樣死了,民眾便覺得受到了欺騙,由之而產(chǎn)生憤怒。自然,這些情緒,是發(fā)生在潛意識里。在這種潛意識的驅(qū)使下,他們會選擇報復(fù)。但這種動機(jī)經(jīng)過意識的改頭換面,便成了為了其它的目的。
秦二世胡亥,能夠繼承他老爸的皇帝地位,卻無法繼承他老爸的救世主地位。幾乎每個朝代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所以說,對每一個朝代來說,第二任皇帝通常最為難熬。
民眾希望再次被拯救,再重溫一次被拯救的過程,等到陳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而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這里有一個疑問。秦朝雖是二世而亡,但接下來的朝代,許多能傳承到十幾代以后。這又是為什么呢?不為別的,因為對民眾的教育,尤其是儒家思想。
在統(tǒng)治者眼中,儒家有兩個觀點最值得看重:忠和孝。孝就意味著你愛自己的父母兄弟,愛多則行疑,想造反,可得先為自己家人的性命考慮考慮。忠則意味著,你忠于君主,就是忠于國家,造反是不對的,造反是不好的,造反不乖。通過這種知識的灌輸,實際上無意中起到了一種對民眾的救星情結(jié)進(jìn)行壓抑排擠的作用,使救星情結(jié)長久地待在潛意識里,無法冒頭。民眾失去了對救星的期待,自然只能選擇對現(xiàn)行政權(quán)的順從。于是,那些皇帝也就可以高枕無憂,可著勁地折騰,搜刮民脂民膏,享受酒池肉林。
然而,當(dāng)民眾的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救星情結(jié)終究會覺醒。這種情結(jié)只能被暫時壓抑,卻無法被永遠(yuǎn)磨滅。于是,新的一輪造星運動再次開始。又一顆救星出現(xiàn)了。他顛覆了舊的政權(quán),建立了新的政權(quán)。而可憐的民眾,終究還是擺脫不了作綿羊的命運。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開篇如是寫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基于歷史事實的陳述。然而,其原因還是在于集體無意識的作祟。民眾渴望被拯救,是以分久必合。民眾渴望再次被拯救,是以合久必分。
作為救星本身,自然是指那些開國的君主,要逃脫摩西的命運,不被民眾拋棄甚至殺害,還有一種策略可供他們選擇。那就是讓拯救持續(xù)進(jìn)行,讓民眾感覺到自己在不斷地被拯救。秦始皇嬴政統(tǒng)一天下之后的諸多政策舉措,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對此種策略的自覺實踐。
10、王威不可犯
狂風(fēng)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且說李斯向秦王嬴政縱論天下大勢,兩人高山流水,相談甚歡。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和一個三十三的壯年,跨越了十七年的代溝,找到了共同的話題:天下。
十六歲的花季,正是在做夢的年紀(jì),但嬴政卻沒有夢。他的命運是注定的,不管喜不喜歡,他只能作王。他到達(dá)了一個極限,沒有可供夢想的多余空間。況且,作夢是欲望曲折的表述和滿足,是普通人的專利,嬴政不需要通過做夢來滿足自己,悍跋的人從不自己作夢,而是成為別人的夢。
俗話說,飽暖思淫欲,那么,當(dāng)淫欲也都滿足之后呢?對嬴政來說,飽暖、淫欲都不是問題。他如果有痛苦的話,絕不會是來自物質(zhì)上的,只能是精神上的,那就是:活得沒有挑戰(zhàn)。或者說,無論權(quán)、錢、色,對他只存在一個挑,而不是戰(zhàn)的問題。
李斯給了他一個挑戰(zhàn),向過去所有的王挑戰(zhàn),向未來所有的王挑戰(zhàn)。李斯大夫主持的這次洗腦手術(shù),可謂是進(jìn)行得相當(dāng)及時而且成功。患者嬴政獲得了新生。
就在此時,蔡澤帶著幾個郎官急匆匆闖入。蔡澤叩首不迭:“臣護(hù)王來遲,屬下郎官擅自闖入,意圖行刺吾王。臣治下無方,死罪死罪。”蔡澤又對隨從喊道:“還不快將刺客拿下,立即問斬。”幾個郎官接到命令,也不動腦筋,應(yīng)聲便往上沖。
李斯不動如山,仿佛與己無關(guān)。他知道,嬴政在還沒有成為天下的救星之前,一定會先成為他的救星。
果不其然,但聽嬴政怒叱一聲,道:“下去。寡人身側(cè),可是輕易近得?”郎官大懼,倉皇后退,伏地請罪。
嬴政和李斯談話時,一直聲調(diào)平和,偶爾激動失控,那也是因為喜悅。直到這時,李斯才第一次聽到嬴政發(fā)火。嬴政的怒喝,竟利如刀劍,威不可擋。李斯雖明知那怒火并非針對自己,仍打心底掠起陣陣寒意。
嬴政高高在上,對蔡澤道:“郎中令,汝欺吾年幼歟?李斯如欲不利于寡人,早便已經(jīng)動手,何必等到此刻?就算李斯真是刺客,一直在等待刺殺寡人的最佳時機(jī),汝急匆匆派人沖上來,只能逼其鋌而走險,孤注一擲,向寡人動手。汝置寡人性命安危于何地?”
蔡澤低頭,不敢接話。他一時失了冷靜。他剛聽到李斯闖入王宮時,心里大驚。他倒不是擔(dān)心李斯暗殺嬴政。嬴政身高力大,又是劍不離身,李斯真想暗殺嬴政,就憑他那身板,成功的機(jī)會基本為零。蔡澤深知李斯之才,他怕的是李斯見到嬴政,兩人一見傾心,李斯想要多大的官,還不是嬴政一句話的事,則呂不韋又添一強援,他又多了個對手。他想賭一下,冒險讓手下郎官上去抓李斯,只要嬴政一時軟弱或猶豫,沒有及時制止,則立即便把李斯帶出殿外,讓他人頭即刻落地。況且,作為郎中令,大秦法律也賦予了他這樣的權(quán)利。只是,他太低估嬴政了。他沒想到嬴政會如此強硬、如此果斷地替李斯出頭。在王的意愿面前,法律只能回避。
嬴政語氣和緩了些,又對蔡澤道:“郎中令,寡人知你是護(hù)主心切,寡人不責(zé)怪你。你等先下去,寡人和李斯還有話說。”
蔡澤如蒙大赦,連忙告退。臨出門時,嬴政叫住他。嬴政輕聲說道:“郎中令,你老了。”
在嬴政說出這句話之前,蔡澤還沒老。但在這句話之后,蔡澤就真的老了。在那一瞬間,他仿佛蒼老了十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