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樓主 |
發(fā)表于 2006-9-1 20:01:48
|
只看該作者
1-里迪利諾(Rettillio)、2-加拉尼德(Curva Grande)、3-羅吉亞(Variante Della Roggia)、4-里斯莫(Curva Di Lesmo)、5-塞拉吉里奧(Curva De Serraglio)、6-阿斯卡里(Variante Ascari)、7-帕拉博里卡(Curva Parabolica)
賽道名稱:意大利蒙扎賽道
地址:Autodromo Nationale di Monza Parco Monza 20052 Monza, Italia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monzanet.it
賽道長度:5.793公里
賽道記錄:1分21秒046 (2004,巴里切羅,法拉利)
比賽總長度:306.592公里
比賽總?cè)?shù):53圈
賽道簡介:
意大利大獎(jiǎng)賽放在蒙扎舉行,蒙扎距離米蘭大約20公里。這條賽道跑起來出奇的快,倒有點(diǎn)像德國大獎(jiǎng)賽,長長的直道,180度彎,又是很長的直道。在直道上超車比較困難,在此上演的精彩超車很少。
于1922年建成,蒙扎位處于米蘭東北30公里,而從一級方程式有史以來,蒙扎都是意大利F1比賽的主辦地。這里是全年賽程中最快的賽道之一,蒙扎要用上非常硬的調(diào)校和低下壓力。大部份車手都會把握在悠長的直路上爭取高速和時(shí)間。如此的話車手們就必須在彎道中提高警覺,因?yàn)閺澲械南聣毫σ驯粻奚?br />
如果說德國霍根海姆大獎(jiǎng)賽是邁凱輪車隊(duì)主場的話,那么蒙扎賽道就是法拉利車隊(duì)的主場。在過去八年時(shí)間里,法拉利車隊(duì)獲得其中五次冠軍,其中邁克爾-舒馬赫一人包攬三次,德國人是目前為止獲得蒙扎大獎(jiǎng)賽冠軍最多的車手。
賽道特性:
在德國霍根海姆賽道改建之后,蒙扎賽道已經(jīng)成為速度最快的F1賽道,最高時(shí)速超過350公里,平均時(shí)速超過240公里,帶給觀眾無可取代的感官刺激。在幾十年的歷程中,蒙扎賽道也曾創(chuàng)造過歷史。1965年意大利大獎(jiǎng)賽共有41部賽車參賽,是F1大獎(jiǎng)賽歷史上參賽車輛最多的一次,而且也是比賽最接近的一次——前5部賽車的差距在0.080秒之內(nèi)。這次比賽也創(chuàng)造了242.615公里/小時(shí)的平均最快時(shí)速。
針對蒙扎賽道車隊(duì)要用上非常硬的調(diào)校和較低前翼下壓力,大部分車手都會把握在悠長的直路上爭取高速和時(shí)間,如此的話車手們就必須在彎道中提高警覺,因?yàn)閺澲械南聣毫Ρ粻奚恕C稍惖朗欠ɡ囮?duì)的主場,更是意大利人的天下,狂熱的意大利車迷都會把賽場變成紅色的海洋。在這里,有法拉利的輝煌,有意大利車迷的瘋狂,更有意大利車手的赫赫戰(zhàn)績和血淚辛酸。
邁克爾舒馬赫曾經(jīng)表示,只有在蒙扎比賽時(shí),他才能隔著厚厚的頭盔和賽車發(fā)動(dòng)機(jī)的巨大轟鳴聲,依然清楚地聽到看臺上發(fā)出的歡呼。1996年,舒馬赫在蒙扎為法拉利贏得了8年來的第一個(gè)分站冠軍,車迷們瘋狂的慶祝活動(dòng)幾乎變成一場騷亂;比賽尚未完全結(jié)束就有大量車迷沖進(jìn)了賽道,狂熱擁擠的人群失去了控制,最后有100多名車迷被送進(jìn)了醫(yī)院。在車迷的全力支持下,法拉利在蒙扎賽道成績優(yōu)異,成為贏得冠軍和首發(fā)位置最多的車隊(duì)。
但是蒙扎賽道也給意大利車迷留下過傷心的回憶:1955年,意大利歷史上惟一一位F1世界冠軍車手阿斯卡里在蒙扎測試時(shí)意外身亡;1961年,駕駛法拉利賽車的特里普斯在第1圈與克拉克相撞,賽車失控沖進(jìn)觀眾區(qū),車手和十幾名車迷當(dāng)場死亡。蒙扎賽道最近一次事故發(fā)生在2000年,比賽開始后的第1個(gè)彎道,5輛賽車連環(huán)相撞,車手們幸免于難,但是一位賽道工作人員被賽車碎片擊中,不幸身亡。
意大利車手是蒙扎賽道的主角,首屆比賽的前4名都是意大利車手。法拉利在第2年比賽中包攬冠亞軍,該隊(duì)目前已經(jīng)6次包攬意大利大獎(jiǎng)賽冠亞軍。除了速度帶來的刺激之外,蒙扎同樣蘊(yùn)含著豐富的汽車文化—“速度硅谷”Modena、蘭博基尼博物館、法拉利博物館,以及法拉利精品旗艦店。當(dāng)然意大利的人文與美景也是不可錯(cuò)過,還可順便走訪米蘭、威尼斯、佛羅倫斯,享受速度之外的恬靜。
歷屆冠軍榜:
2005:蒙托亞(邁凱輪)
2004:巴里切羅(法拉利)-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3: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2002:巴里切羅(法拉利)-R. Barrichello (Ferrari)
2000:蒙托亞(威廉姆斯)-J-P. Montoya (Williams)
2000: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9:弗倫岑(喬丹)-H-H. Frentzen (Jordan)
1998: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7:庫塔(邁凱輪)-D. Coulthard (McLaren)
1996:邁克爾-舒馬赫(法拉利)-M. Schumacher (Ferrari)
1995:赫伯特(貝納通)-J. Herbert (Benetton)
1994:達(dá)蒙-希爾(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3:達(dá)蒙-希爾(威廉姆斯)-D. Hill (Williams)
1992:塞納(邁凱輪-)-A. Senna (McLaren)
1991:曼塞爾(威廉姆斯)-N. Mansell (Williams)
1990:塞納(邁凱輪)-A. Senna (McLaren)
1989:普羅斯特(邁凱輪)-A. Prost (McLaren)
1988:博格(法拉利)-G. Berger (Ferrari) |
|